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95章 493:封面

第495章 493:封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链接者:王盛如何重塑好莱坞——与中国的梦想。”)

标题下方,还有一行较小的副标题:“Fro‘Meu’to‘Happess,’anewodelflobalcea.”

(“从‘博物馆’到‘幸福’,全球电影的新模式。”)

王盛拿起杂志,指尖能感受到光洁铜版纸的微凉。

他翻到内页,找到了詹姆斯·曼撰写的那篇封面报道。

文章以饱含洞察力的笔触,详细梳理了他在好莱坞短短一年多的“奇迹之旅”,从《功夫足球》的异军突起,《博物馆奇妙夜》的全球狂飙,《电锯惊魂》的黑马之势,到《当幸福来敲门》的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文章不仅分析了他对项目精准得近乎预知的眼光、高效务实的制作风格,更深入探讨了他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一个将中国资本、市场潜力与好莱坞工业体系、全球发行网络完美嫁接的“链接器”。

报道引用了大量王盛在专访中的原话,清晰地传达出他的核心观点:中国电影市场是正在崛起的巨轮,不再是单纯的输入地,而是未来的重要产出方和合作者;好莱坞需要的是平等对话与互利共赢,而非俯视与说教;他和他所代表的盛影模式,正是这种新合作范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文章还提及了他对技术变革(数字电影)的重视,对培养本土团队的坚持,以及他那复杂而引人猜测的个人商业帝国构建。

詹姆斯·曼试图勾勒出一个兼具东方智慧与西方商业逻辑,深谙规则却又超越规则,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电影产业力量平衡的新型大亨形象。

报道整体基调是惊叹、分析甚至带着几分敬畏,虽然也隐含西方主流媒体惯有的审视,但总体上,是将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级人物来呈现。

……

大洋彼岸的华夏。

舆论沸腾。

嗖狐、新浪、网易……几乎都在首页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与王盛相关的头条新闻。

“王盛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被誉‘中美电影链接者’!”

“《时代》周刊深度报道:王盛如何用‘盛影模式’冲击好莱坞?”

“从北影厂子弟到《时代》封面,王盛诠释中国电影新力量!”

“《时代》肯定王盛成就,国产电影迎来高光时刻?”

报道内容多是转载或编译自《时代》的文章,配以他那张极具辨识度的封面肖像。评论区内,更是热闹非凡。

“牛逼!王盛给国人长脸了!”

“《时代》封面啊!这可是全球影响力的象征!”

“链接者这个词用得好,我们不再是学生,是合作伙伴了!”

“盛影赶紧上市,我要买爆!”

“《博物馆》和《幸福》确实厉害,实至名归!”

“期待《功夫》干翻《英雄》!”

当然,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诸如“捧得太高”、“商业气息太重”、“个人生活”等,但很快就被汹涌的正面评论所淹没。

这不仅仅是一次个人荣誉的加冕,更被国内媒体和公众解读为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提升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2003年这个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正处于高速发展渴望获得世界认可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中国人以如此强势的姿态登上《时代》封面,其所引发的民族自豪感和行业振奋效应,是空前的。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