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494:总结(1 / 2)
十月的京城,秋意已浓,金黄的银杏叶点缀着大街小巷,为这座古老的都城平添了几分静谧与沉淀的气息。
王盛归国的消息,如同他当初悄然离去一样,并未大张旗鼓。
外界关于他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热议尚未平息,无数媒体的采访请求如同雪片般飞来,电话、传真、乃至通过各种关系递来的邀约,几乎要将盛影传媒公关部的门槛踏破。
然而,所有这些请求,都被以“王董行程繁忙”为由,礼貌而坚定地回绝了。
唯一的例外,是《中国青年报》。
这份在青年群体中拥有广泛影响力、且与王盛及“盛影系”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官方媒体,获得了这次宝贵的独家专访机会。
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一次朋友间的深度交流,专访记者依然是与他相熟的张建伟。
专访安排在王盛办公室隔壁的小型会客室,没有过多的摄像机架设,只有录音笔和记者本。
王盛换上了一身舒适的深蓝色羊绒衫,而非笔挺的西装,显得随意而放松,与在好莱坞时那种精准计算下的公众形象有所不同。
“王董,首先祝贺您登上《时代》封面,这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张建伟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熟稔的祝贺。
王盛微微一笑,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是上好的龙井:“建伟,咱们之间就不用这些客套话了。《时代》封面,更多是西方媒体对一种他们暂时无法完全理解,但又无法忽视的‘现象’的好奇与界定。它代表了一定的关注度,但也不必过度解读。”
他的语气平和,带着一种远行归来的沉淀感,丝毫没有志得意满的张扬。
“这次在好莱坞近一年的时间,从《博物馆奇妙夜》到《当幸福来敲门》,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能否谈谈您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大感受?”张建伟引导着话题。
王盛略作沉吟。
“感受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
他缓缓说道,“规则与尊重。好莱坞有其运行百年的成熟规则,从制片人中心制到全球分账体系,从工会制度到颁奖季游戏规则。
要想在那里立足,首先要理解、尊重并善于运用这些规则。但尊重不等于盲从。”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坚定:“真正的尊重,来自于你能够带来他们需要的东西——可以是惊人的票房回报,可以是他们未曾触及的文化视角,也可以是庞大的市场潜力。
当你手握足够的筹码,并且证明了你具备在他们规则内‘玩得转’甚至‘玩得更好’的能力时,平等的对话和深度的合作才成为可能。这一次,我们通过几部不同形态的电影,初步证明了这一点。”
“您提到‘初步证明’,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您还会继续在好莱坞执导电影?很多影迷都期待您下一部国际作品大获成功。”张建伟问出了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王盛摇了摇头,答案明确而清晰:“如果有非常合适、能激发我创作冲动的项目,我不排除未来还会亲自执导演筒的可能性。
但近期,我的工作重心会完全回归国内,不会再接洽好莱坞的导演项目。”
他看着张建伟,眼神坦诚:“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盛影传媒的A股上市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需要我全身心投入。
其次,国内的市场经过短暂的波动,正在快速复苏且潜力巨大,我们自己的‘盛影片单’计划,包括《功夫》迎战贺岁档,以及后续一系列电视剧、电影项目,都需要我来把握方向和品质。”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自信说道:“更重要的是,通过《功夫足球》、《博物馆奇妙夜》、《电锯惊魂》以及《当幸福来敲门》这几部风格迥异,却在商业和口碑上都取得成功的电影,我已经向所有国际合作伙伴,清晰地证明了我对全球不同市场观众口味、对不同电影题材和体量的精准判断与掌控能力。
这种能力的证明,其价值远超单纯执导一两部电影。它为我们未来更多元、更深入的国际合作,无论是投资、合拍还是技术交流,铺平了道路,奠定了信任的基石。现在,是我将这种证明后的势能,转化为在国内市场以及全球战略布局上实际成果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