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494:总结(2 / 2)
这番话既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战略的宣告。
他不再需要靠不断地亲自执导好莱坞项目来证明自己,他的“点金胜手”已然得到公认,接下来的舞台,是运筹帷幄,布局全局。
张建伟迅速记录着,然后敏锐地抓住了王盛话语中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您提到‘技术交流’,这是否与您一直以来对国内动画和特效人才的培养有关?
我们注意到,在您与迪士尼的最新合作项目《Zooia》中,似乎有中方技术团队的深度参与。”
王盛赞许地点了点头,顺势抛出了他此次专访想要释放的另一个重要信息。
“没错。这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我布局已久的一步。”王盛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通过与北电深度合作成立的‘盛影视觉特效有限公司’,我们一直在系统地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数字时代影视制作人才。
这次与迪士尼合作《Zooia》,我坚持的核心条件之一,就是让我们盛影系的技术人员,成建制地进入项目核心制作团队,比例不低于50%。”
他详细解释道:“这不是简单的劳务输出,而是一次宝贵的‘留学’。
我们的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他们需要在世界最顶级的动画工厂里,在真实的A级大制作项目中,去学习最前沿的流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
迪士尼方面将提供为期半年的强化培训和全程项目指导。这笔投入,短期内看是成本,长期看,是为中国动画、中国电影特效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埋下种子,夯实根基。”
他的目光中闪烁着期待:“我坚信,中国不缺少有才华、有创意的动画和特效人才,他们缺少的是参与顶级项目、与国际一流团队并肩作战的机会。
我愿意做这个搭桥的人。未来,我们不仅要参与,更要主导,要创造出源于中国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画IP和视觉奇迹。这,是我在商业成功之外,另一份重要的责任和期待。”
专访在深入而坦诚的氛围中结束。
……
几天后。
《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和二版用大幅版面刊登了这篇题为《“链接者”王盛归国:已证明掌控力,重心落于本土与未来》的独家专访。
报道详细记录了王盛对好莱坞规则的认知、对自身能力的总结、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重磅披露的对中国动画(特效)人才的扶持计划和长远愿景。
报道一经刊出,果然如预期般,再次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和广泛讨论。
业内人士从中读出了战略转向的信号:“王盛这是要将在国际上积累的资本、信誉和经验,反哺国内大本营了!”
“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这是在为未来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打地基啊!”
影迷和年轻观众则更加热血沸腾:“盛爷牛逼!这才是真正的大佬格局,不光自己牛逼,还要带着整个行业飞!”
“期待盛影自己搞出媲美迪士尼的动画大片!”“有王盛在,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就充满信心!”
国际媒体也迅速跟进编译了报道内容,《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专业媒体评论称:“王盛的战略收缩是明智的,他正将好莱坞的成功转化为在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
“他对技术人才的培养计划,揭示了其打造长期竞争力的野心,这或许比几部电影的票房更值得警惕(或关注)。”
当然,也少不了些许杂音,诸如“说得比唱得好听,效果有待观察”、“不过是资本包装下的另一种叙事”等等,但这些声音在主流舆论的澎湃浪潮中,显得微不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