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15章 513: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第515章 513:我的规矩就是规矩(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2004年2月16日,京城。

春节的余韵尚未完全消散,位于复兴门外大街的总局大楼内,一场备受业内瞩目的会议正在酝酿。

大楼庄重肃穆,与不远处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可能决定着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走向。

此次会议的全称是“学习贯彻《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暨电影产业工作座谈会”。

之所以在《若干意见》(业内俗称“影十条”)发布一个多月后紧急召开,明面上的理由是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研讨落实措施,但圈内人心知肚明,更深层的原因,是盛影传媒集团的惊天上市和王盛的首富加冕。

这头由资本和市场共同催生出的巨兽,以及它那位年轻得过分、运气更是逆天的掌舵人,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生态和力量格局。

总局需要借此机会,一方面肯定民营资本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是要重新明确规则,凝聚共识,引导这艘刚刚启航的产业巨轮驶向正确的方向。

受邀与会的,皆是国内民营电影企业的佼佼者。

尽管“中国电影第一股”的光环独属于盛影,但这片市场足够大,容得下更多弄潮儿。

会议安排在总局的一间中型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座位次序暗含玄机。

王盛当仁不让地坐在了靠近主位、正对投影幕的显著位置。

他今日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没打领带,内搭浅灰色衬衫。

在他左右及下首,依次坐着:

华宜老板王忠军。

此时的华宜,凭借冯晓刚的贺岁片以及敏锐的艺人经纪业务,已在民营影视公司中崭露头角,是仅次于盛影的强力竞争者。

王忠军面带笑容,与相熟的人点头致意,但目光掠过主位的王盛时,眼底深处难免掠过一丝复杂。

新画面老板张伟平。

经历了《英雄》大亏特亏后,张伟平的脸色不算太好,显得有些阴郁。他与王盛的“恩怨”业内皆知,此刻虽同坐一室,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新画面靠着张亿某,原本发展势头迅猛,但如今在盛影的煌煌大势下,颇有些黯然失色。

星美老板覃宏。星美业务横跨影院投资、影视制作发行,实力不容小觑。覃宏为人相对低调,更专注于渠道布局,但面对王盛及其掌控的“中影盛世院线”,压力不言而喻。

华亿老板董坪,今时不同往日,华亿已经被保利集团收购,背靠保利集团,资本雄厚,正在文化传媒领域积极布局。

此外,还有凭借《粉红女郎》等电视剧在影视圈崭露头角的金英马影视代表,以及一些在地方上颇有实力,正试图进军全国市场的民营公司负责人,如浙省的橫店集团、粤省的巨星影业等。

他们看着王盛,眼神中混杂着敬畏、羡慕,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意。

在他们私下的小圈子里,早已给王盛起了个绰号——“霸王”。

此“霸王”并非西楚霸王的有勇无谋,而是形容其行事霸道,手握资本、渠道、内容三大权柄,制定规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市值四百亿的盛影集团,就是他那杆无敌的霸王枪。

会议伊始,由总局分管电影事业的副局长主持会议并做引导性发言。

他再次强调了《若干意见》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肯定了民营资本为繁荣电影市场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点名表扬了盛影传媒的标杆作用。

“……希望各位企业家能够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实践,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副局长最后总结道,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王盛身上,“法和体会。”

“首先”和“同志”的称谓,以及这单独安排的发言环节,已然说明了一切。

在座众人,只有王盛享有此等“特权”,其他人,大抵只能在其后被点名或被问及时,才能补充发言。

这就是实力带来的话语权。

王盛微微颔首,调整了一

他没有准备厚厚的发言稿,只有一张简单的提纲。

但当他开口时,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包括那些心怀嫉妒的对手。

“感谢总局领导的信任,也感谢各位同仁的关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