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16章 514:拿捏

第516章 514:拿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董总好意心领了。”王盛摇了摇头,语气果断,“盛影的核心是电影和影院,电视台业务,尤其是卫视运营,牵扯太多,非我所长,也没那个精力去碰。”

再次被干脆拒绝,董坪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也能理解。

毕竟王盛的理由很充分,电视台的水,确实比电影圈要深得多。

星美的覃宏也凑了过来。

与其他几位不同,覃宏的星美在影院投资上颇有建树,他更关心的是王盛主导的“中影盛世院线”那庞大的扩张计划。

“王董,‘百城百院’计划气魄惊人啊。”覃宏笑着恭维了一句,随即切入正题,“不知道在影院建设资金方面,王董是否还需要合作伙伴?我们星美在几个重点城市有些资源,可以帮忙解决一部分多厅影院的建设资金,方式可以很灵活。”

覃宏所说的“灵活方式”,王盛心知肚明。

星美背景复杂,覃宏本人更是与名噪一时的“天上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资金渠道未必完全阳光。

王盛对于这种来源不清不楚的资金,向来是敬而远之。

盛影自身现金流充沛,根本无需外部资金,尤其是可能带来麻烦的资金。

“覃总费心了。”王盛语气疏离,“‘中影盛世’的扩张资金,目前由盛影和中影共同解决,储备充足,暂时没有引入其他资本的计划。”

覃宏碰了个软钉子,也不意外,笑了笑便不再多说。

这时,一位带着浙省口音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正是橫店集团的创始人徐永安。

橫店集团以其庞大的影视拍摄基地闻名,但显然不满足于只做“场地出租”的生意。

“王董,您好。我是橫店集团的徐永安。”

徐永安态度谦和,“听说您和中影集团正在规划‘中北盛数字电影基地’,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项目。

我们橫店在影视实景基地建设和运营方面有些经验,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在这个数字基地项目上,参与一股,共同为中国的电影工业出份力?”

橫店集团实力雄厚,且是实体产业出身,背景相对清晰。

王盛对此人的观感比前几位要好一些。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回绝,而是给出了一个更具建设性的回应:

“徐总,数字基地项目目前还在前期规划和论证阶段,投资巨大,涉及方面很多。后续,中影集团可能会牵头,为整个项目进行专项融资。届时,欢迎橫店集团这样的行业伙伴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合作可能性。”

这话留有余地,既没有关上合作的大门,也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将具体事宜推给了未来的融资阶段。

徐永安闻言,脸上露出笑容,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他连忙递上名片:“太好了,那我们保持联系,期待后续能与王董和中影深入合作。”

与其他几人或明或暗的资本合作试探不同,也有一些规模稍小,但更专注于内容创作的公司负责人,趁着这个机会向王盛请教创作方向。

“王董,您看接下来几年,哪种类型的电影更有市场潜力?”一位来自南方的制片人虚心求教。

王盛对此倒是不吝分享,这本身也是引导行业走向的一部分。

“现实主义题材,扎根生活,反映普通人情感和命运的作品,永远有市场,也符合政策导向。”王盛明确点出,“中小成本的喜剧、爱情片,只要剧本扎实,表演到位,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票房基本盘会很稳定。”

他顿了顿,强调道:“关键是真诚。不要刻意去模仿所谓的‘冲奖片’,也不要为了所谓的‘高大上’脱离群众。

我们的观众在成长,审美在提高,他们需要的是能打动内心、引发共鸣的好故事。

历史、奇幻题材可以做,但一定要尊重文化传统,做好考据,不能胡编乱造。

那些涉及敏感历史时期、容易引发争议的题材,我个人建议,暂时尽量避开。”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清楚:鼓励现实主义和健康的商业类型片,不鼓励脱离实际的“艺术片”和可能触碰红线的历史题材。

这与他之前在正式会议上强调的“文化自信”、“社会效益”一脉相承。

一番交流下来,众人心思各异。

有人得到了模糊的承诺,有人碰了钉子,有人获得了方向性的指引。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