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515:上影集团的敬畏(1 / 2)
2004年2月17日,京城。
昨日民营座谈会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总局大楼的同一间会议室里,氛围却已然迥异。
今天召开的,是面向国有电影集团的“学习贯彻《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座谈会”。
相较于昨日民营资本间的暗流涌动与试探交锋,今日的会场更显庄重、严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体制内特有的秩序感。
椭圆会议桌旁,座次依旧分明,但面孔已全然不同。
王盛依然是焦点,但今日他的身份更为特殊——他是受邀列席的唯一一位民营资本代表。
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他在中国电影产业格局中,已超越了简单的民营企业家范畴,成为了一个能够与国有巨头平起平坐的特殊存在。
他依旧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神态从容地坐在一个略微靠后、但视角极佳的位置上,既不过分凸显,也绝不会被忽视。
会议开始前,与会者陆续入场、寒暄。
坐在主位一侧的,自然是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坪。
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作为国有电影的“老大哥”和盛影传媒的战略投资者,他与王盛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紧密同盟。
见到王盛,他微微颔首,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
紧接着,一位气质儒雅、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子主动向王盛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热情而真诚的笑容。
此人正是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任中伦。
任中伦执掌上影集团已有一段时间,正大力推动上影的市场化改革与产业化发展。
“王董,久违了!”任中伦率先伸出手,用力与王盛握了握,“这次一定要当面代表我们上影集团,特别是代表已经退休的朱泳德老董事长,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会议室里,足以让周围几位国企老总听得清楚。
王盛面带微笑,谦逊回应:“任董言重了,朱老身体还好吧?《当幸福来敲门》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上影集团作为联合出品方,给予了项目极大的支持。”
“朱老很好,时常念叨起您,说您是上影的贵人!”任中伦语气恳切,他稍稍压低了声音,但话语中的信息却分量十足,“不瞒您说,王董,这部《当幸福来敲门》可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北美票房,昨天最新的数据,已经突破8000万美元了!迪士尼那边决定效仿《我的盛大希腊婚礼》,进行超长线放映,预计要放足一年!这简直是要创造一个小成本剧情片的票房奇迹啊!”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还有奖项,奥斯卡七项提名,还有其他一堆前哨站的奖项肯定……这可是我们上影集团参与投资的、真正在商业和艺术上都获得国际认可的项目!意义太重大了!”
这番话,既是说给王盛听,也是说给在场其他国有电影集团的同行们听。
众所周知,在几年前北影厂韩三坪与王盛联手搞“电影厂联盟”,试图整合全国制片资源时,以上影为代表的“沪圈”、“海派”势力内心是颇为不爽的,认为这是北影厂借助民营资本试图重塑行业规则,挑战他们传统的地位和影响力。
暗中的抵触和掣肘并非没有。
但此刻,任中伦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荣誉面前,过往的那点龃龉显得微不足道。
《当幸福来敲门》的国际性成功,让上影集团脸上有光,在其向“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大型影业集团转型的道路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其抵触王盛这股新兴力量,不如主动拥抱合作,借助其在国际市场、资本运作和项目开发上的超凡能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王董,从今往后,您就是我们上影集团最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任中伦最后郑重强调,“以后我们上影要想出海,要想冲击国际奖项,还得多多仰仗王董您指引方向啊!”
这番表态,姿态放得足够低,也足够明确。
周围几位国企老总,如西影、潇湘、峨眉等集团/厂的负责人,闻言神色各异,但眼神中都流露出类似的思索与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