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个满是讽刺的世界(2 / 2)
柳氏推开房门,一眼便瞧见萧恒正立于院门处,低声与几名护卫交谈。
柳氏微微一怔,随即挪步向前走去。
“殿下,柳氏过来了。”
周仓耳廓微动,侧身回首,低声向萧恒禀报。
萧恒闻言转身,面上自然而然地浮起一抹温和笑意:“大娘,您怎起得这般早?”
“天色方才见亮,您多日未曾好好休息,合该多睡片刻才是。”
柳氏脸上挤出些许皱纹,笑道:“人老了,觉就少了,躺不住哩。”
“倒是王爷您,尊贵之躯,怎么也不多歇息一会?”
萧恒下意识的脱口而出:“睡不着啊。”
此言一出,柳氏面色骤然一僵,随即被浓重的不安与惶恐取代。
慌忙屈膝欲拜:“都是民妇的罪过,家中实在过于简陋,怠慢王爷了,民妇……民妇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萧恒见状心头一凛,顿时醒悟自己失言。
此情此景,岂能像前世走亲访友时可比的随意?
萧恒急忙上前一步,双手稳稳托住柳氏双臂,不让柳氏跪下去。
脑中飞速转动,瞬息间已组织好语言,面色转为肃然,语气沉凝道:“大娘,您切莫误会,本王难以入眠,绝非因此处简陋。”
萧恒略顿一顿,目光投向远方渐亮的天际,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沉重:“实是……心中有愧,如巨石压胸,实在无法安然入睡啊。”
柳氏听闻,眼中满是困惑,却不敢轻易开口询问。
萧恒继续道,言辞恳切:“大娘,您一家为我大梁,接连献出了三位英勇无畏、为国为民的好儿郎。”
“昔日他们应征入伍,奔赴沙场之时,朝廷曾立下誓言:若他们马革裹尸,血染疆场,无法归来,则其家中父母,由朝廷奉养;其膝下幼子,朝廷必抚育成人。”
“可如今……”萧恒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痛心疾首的意味。
“朝廷……终究是失言了啊。”
“非但未能践行昔日诺言,竟还让大娘寒冬腊月,连一床足以御寒的暖被都不得拥有。”
“更险些……险些让您一家,为大梁流尽了血与泪,却落得个无家可归之下场。”
“思及此处,本王心中怎能不羞愧万分?本王……有何颜面,安然高卧啊。”
柳氏听着这番话,眼眶瞬间红了,浑浊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沿着饱经风霜的脸颊滑落。
伸出枯瘦的手,紧紧握住萧恒的手腕,声音哽咽颤抖:“不,不怪朝廷,更怪不得王爷您。”
“是民妇……是民妇教子无方,愧对朝廷,愧对死去的孩儿他爹。”
“朝廷给我们的抚恤,已经够多了,够多了……是民妇一家,辜负了朝廷的恩典……”
柳氏反复喃喃着教子无方,泪水如断线珍珠般滚落,那深深的愧疚与自责,几乎要溢出来。
萧恒默默看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自嘲。
看啊,这就是大梁最底层的百姓,这些最质朴、最坚韧、也是最拥护大梁的根基。
即便自身已陷入如此困顿凄凉的境地,他们首先想到的,竟仍是自责,而非怨恨朝廷。
可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萧恒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在教坊司所见的一幕幕:那些大梁的官员、那些世家子弟,为博佳人青睐,一掷千金,纵情声色,何等豪奢,何等意气风发!
而眼前的柳氏呢?
她所能拿出的、自认为最好的被子,已是用了数十年的旧物,被面上层层叠叠的补丁,宛如一幅无声诉说着贫寒与艰辛的舆图。
盖在身上,唯有僵硬与冰冷,何来半分温暖?
同为大梁子民,一些人无所事事,却能终日锦衣玉食,悠游享乐。
而另一些人,如同柳氏一家,那些真正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生命的忠烈之后,却常年挣扎在贫困交加的泥潭之中,无人问津。
像柳氏这般承受着不公与苦难的家庭,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究竟还有多少?
即便是在他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网络发达的时代,尚且有数不尽的不平之事,又何况是眼前这个等级森严、信息闭塞的封建王朝?
思及此处,一股无比尖锐的讽刺感,如同冰冷的荆棘,紧紧缠绕住了萧恒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