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98章 我们只需要……照着做

第398章 我们只需要……照着做(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确认兑换“16MbitDRAM存储器全制程技术包”?】

“全部确认!”

“轰——!”

一股庞大、复杂的数据洪流,瞬间涌入了他的大脑。

那是人类在“硅基文明”上,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最顶尖的智慧结晶。

从0.5微米工艺下,如何控制比病毒还小的晶体管栅极的刻蚀精度;到RISC架构下,如何设计五级流水线,解决数据冒险和控制冒险;再到如何用上百万行代码,构建一个能自动将逻辑门“摆放”成最优电路的EDA算法……

姜晨闭上眼睛,消化着这股庞大的信息,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微笑。

“‘绞索’?”他喃喃自语,“你们以为锁住的是我的咽喉。你们永远不会知道,你们锁住的,只是我蜕下的旧皮。而新的巨龙,即将在你们的封锁线内,破壳而出!”

一个月后,京城,华清大学,一间不起眼的实验室。

这里,汇聚了“磐石”计划最核心的“元老”。

王志宏教授,这位在RISC架构上的专家,正和中科院软件所的李慧兰研究员,以及一群国内最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激烈地争论着。

他们的面前,摆着的,正是姜晨带来的、那份“薄薄”的、只有几十页的“技术纲要”。

这份纲要,就是姜晨将系统中那庞大的数据洪流,进行“消化”和“转译”后,拿出的“标准答案”。

“0.5微米CMOS工艺?!这……这不是在开玩笑吧?”一位来自沪上微电子所的专家,看着文件上的工艺参数,手都在哆嗦,“Itel宣布,他们的奔腾(Petiu)要到93年才用上0.8微米!我们……我们直接跳到0.5?!这……这步子是不是太大了?!”

“大吗?”姜晨平静地反问,“我们有‘磐石’的光刻机,有‘红星’的超精密机床,有‘鲁班’的加工能力。我们缺的,从来不是设备,而是‘知道该怎么做’。现在,工艺流程图在这里,材料配方在这里,参数曲线也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照着做。”

“还有这个……”王志宏教授指着那份MIPS兼容的CPU架构图,呼吸急促,“五级流水线……超标量……片上高速缓存……这……这设计太精妙了!这已经不是386、486的水平了,这是……这是奔腾级别的设计理念啊!”

“最可怕的,是这个!”李慧兰研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指着另一份文件,“‘Z-EDA’(中华EDA)工具链……他……他竟然把逻辑综合的‘布尔最小化算法’和自动布局布线的‘模拟退火算法’的核心模型……都给出来了!天啊……有了这个,我们……我们真的可以开发出我们自己的EDA了!我们再也不用看Cadece的脸色了!”

如果说,“磐石”计划,是姜晨手把手地,带着一群“小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着,造出了一台“及格”的军用光刻机。

那么这一次,姜晨是直接将一套“高考满分答案”,拍在了这群早已成长起来的、国内最顶尖的“大学生”面前!

震撼、狂喜、难以置信!

“同志们!”王志宏教授猛地一拍桌子,他那稀疏的头发,仿佛都因为激动而竖了起来,“还等什么?!姜总师已经把路给我们铺到了家门口!不,是直接把我们抱到了终点线上!我们要是再拿不出东西来,我们就是龙国历史的罪人!”

“我宣布,代号‘龙芯’的民用高性能CPU攻关项目,以及代号‘希望’的国产DRAM存储器项目,从今天起,正式成立!”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一场史无前例的、与时间赛跑的芯片大会战,在京城和沪上的几个秘密研究所里,疯狂地展开了。

王志宏和李慧兰,带领着“龙芯”团队,在姜晨提供的“Z-EDA”工具链(原型版)上,夜以继日地,将那份MIPS架构图,变成了数百万个逻辑门组成的、复杂的电路版图。

与此同时,在凤凰军工厂和“鲁班”工作坊的技术支援下,沪上的那家晶圆厂,也开始了脱胎换骨般的升级改造。

全新的0.5微米CMOS工艺设备,被一台台安装调试。这是“鲁班”机床、“红星”系统、以及“磐石”光刻机(经过升级)的第一次“联合作战”!

1989年,冬。

当第一片承载着“龙芯一号”和“希望16M”DRAM的、闪耀着七彩光芒的8英寸晶圆,从那条刚刚调试完毕的、全国产化的生产线上缓缓流出时。

整个晶圆厂,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

测试室内。

当王志宏教授,亲手将那块印着“龙芯一号”字样的、陶瓷封装的CPU芯片,插-入测试主板,并按下开机按钮时。

屏幕上,熟悉的DOS启动画面,一闪而过。

紧接着,一行绿色的字符,清晰地显示了出来:

【Loogso-1CPUDetected.Frequecy:66MHz.】

【Hope16MbitDRAMDetected.TotalMeory:16MB.】

【StartigMS-DOS...】

66MHz!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停止了呼吸!

他们知道,鹰酱Itel公司两年前发布的386DX,其最高频率,也不过是33MHz!而他们手中这颗“龙芯一号”,在首个工程样片上,就达到了它的两倍!

这已经不是“主流水平”了!这是……赤裸裸的“性能碾压”!

“我们……我们做到了……”王志宏教授看着那行字符,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老科学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双腿一软,瘫坐在了椅子上,老泪纵横。

林领导闻讯赶来,当他亲眼看到那台完全由“龙芯”CPU和“希望”内存条驱动的、正在流畅运行着WPS(金山汉卡)的“国产”电脑时。

他没有哭,也没有笑。

他只是缓缓地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那片广阔的、属于龙国的天空,用一种如同梦呓般的声音,喃喃自语:

“天……亮了。”

“我们信息产业的‘芯’,终于,开始跳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