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226章 县界的牌子

第226章 县界的牌子(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颠簸,就在我感觉全身骨头都快散架的时候,汽车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司机如释重负地喊了一嗓子:“到了到了!前面就是青云县界了!”

全车人精神都为之一振。我也立刻坐直了身体,目光投向车头前方。

果然,在道路右侧,出现了一个水泥墩子,上面立着一块斑驳的木牌,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曾经是牌子的几块烂木板。木牌饱经风雨侵蚀,油漆剥落殆尽,只能勉强辨认出上面用红色写的、已经褪成粉白色的残缺大字:“青……县……界”。那个“云”字,只剩下半个“雨”字头,倔强地留在那里,诉说着曾经的完整。

牌子歪斜着,仿佛随时都会倒塌。牌子后面,是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再远处,就是那些低矮、陈旧的县城建筑。

这就是青云县的门面?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一个地方的精神面貌,往往就从这些细节开始。这块破败的县界牌,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落魄和不受重视。

对比省城周边那些修建得气派非凡、带有标志性雕塑的县界、市界牌坊,这里的寒酸,简直让人心酸。

汽车没有停留,缓缓驶过了这块象征性的界牌。意味着我,林致远,正式踏入了青云县的地界。

路况稍微好了一些,变成了坑洼相对较少的柏油路,但依然狭窄。两旁的建筑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三四层的楼房,样式老旧,墙面斑驳。店铺的招牌五花八门,但大多设计粗糙,有些甚至就是一块木板手写的。街上行人不多,自行车和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偶尔能看到一辆破旧的吉普车或者面包车驶过。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有煤烟味、路边小吃摊的油烟味,还有若有若无的垃圾堆散发出的酸腐气。

这就是县城了。它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穷困潦倒到极致,但也绝对谈不上任何现代化气息。它像是一个被时代快车暂时遗忘的角落,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模样。

我的目光扫过街景,试图捕捉更多信息。我看到供销社的门面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样式,玻璃橱窗里摆放着落满灰尘的商品;看到邮局门口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看到几个穿着旧式工商制服的人,正在和一个卖水果的小贩说着什么,小贩一脸愁苦;还看到一所小学,围墙低矮,操场上光秃秃的,只有两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

一切都很……原始,缺乏活力。

汽车最终晃晃悠悠地驶入了青云县长途汽车站。所谓的车站,就是一个简陋的水泥地院子,几间平房是售票处和候车室,院子里停着几辆和我们坐的这辆差不多破旧的长途车。

车停了,乘客们纷纷拿起行李,迫不及待地下车。我最后一个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拎起我的皮箱和清薇给的布包,走下了车。

站在车站院子里,呼吸着青云县带着杂质的空气,我环顾四周。没有人认识我,也没有人来接我——按照组织程序,我的报到时间是明天上午,我提前了半天到达,想自己先看看。

这种陌生的、无人关注的感觉,反而让我有了一丝观察者的自由。我定了定神,决定先找个地方住下,安顿好这身狼狈,再好好看看这座我将要为之奋斗的县城。

第一步,是先走出这个车站。我拎着行李,迈步向车站出口走去。脚步踏在青云县的土地上,感觉异常坚实。

那块破败的县界牌,像一根刺,扎在了我的心里。或许,我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小事”,就是先把这块牌子给换了。门面,有时候很重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