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2)
见张良陷入沉思,飞羽继续劝道:“若觉此处不够真实,你大可在此重登巅峰。比起从零开始,总要轻松许多。”
飞羽的深谋远虑令张良再度犹豫。
“但即便不离开,以你如今状态,所学终将荒废。要想在此立足,仍需掌握其他本领。”张良正色道,“以你的身份地位,必须研习朝政武学,继续修炼血脉传承。”
“知道了,我会照办。”飞羽敷衍应道。
“此事不可怠慢!要想在幻境中生存,必须认真修习自保之术,勤加修行。”张良神情严肃,“若仍像往日那般贪图享乐,不久我们便会,彻底消失。”
飞羽终于郑重回应:“我明白了。请你为我寻一位如长老般高明的导师,我定当潜心学习,助你成就大业,永驻此境。”
张良虽不确定飞羽是否真心,仍决定观其行而后信。
自那日交谈后,飞羽果然幡然转变。
据侍从回报,飞羽不再终日外出纵酒嬉游,而是闭门苦修,研习治国方略,立志成为张良的助力。
目睹这般转变,张良深感欣慰,渐生永驻此方幻境之念。
两人惬意地在此度日,张良尤其沉醉于受人拥护的感觉。尽管他不愿飞羽只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但无可否认,这里确实是个宜人之地。
若不是担心可能面临之危,张良真想永远停留于此,不问世事,安逸度日。
他们的所有举动,都落入九凤眼中。九凤对此十分满意——如此下去,张良与飞羽将在此关前功尽弃,所有努力终将化为乌有。
眼下的局面正合九凤心意。若能继续渲染此地的美好,或许真能让张良永远留下,彻底失败。但如今张良已生出戒备,九凤难以接近他。
身为帝王,张良却从未召人侍寝。九凤决心动用特殊手段,催动张良做出留在此地的决定。
九凤打算以国与情牵绊张良——世间男子,多难逃权力与美色的。她决定先营造一个明君形象,让张良亲耳听见百姓的称颂。
次日早朝,便有大臣奏请君王出巡,体察民情。张良欣然应允,择日启程。
百姓闻讯欢欣,翘首以盼圣驾。巡城之日,城中万人空巷。
“陛下竟如此年轻?”人群中有人低语。
“慎言!陛下虽年少,却励精图治,泽被苍生。”
“是啊,真乃一代明君。”
混在人群中的张良听见这些赞誉,心满意足。轿中端坐的实为飞羽,世人皆不识君颜,自然无人察觉有异。
九凤在暗处观望,心中暗喜:张良终究落入了圈套。
飞羽在车驾中享受万民朝拜。远离人群后,张良与他换回身份,继续前行。
张良心知此乃传承之路第八关,不敢稍有懈怠。
尽管享受着眼前的一切,张良却始终不曾放下戒备。来到此处的数月里,他一直持续用真气护体,未曾松懈。
他一边运转真气护身,一边不时释放气息,试图捕捉那缕可疑的波动。
连日探查下来,张良只发觉一人行踪有异,那便是九凤。
九凤行踪飘忽,虽为他的妃子,却总是不知所踪。张良几度想要找她问话,却始终寻她不着。
她身边没有侍奉的宫女,谁也不知她去了何处,却无人觉得这有何不妥。
除非九凤自己愿意现身,否则张良根本无处可寻。他心中已然断定,九凤绝不简单,必然知晓守关人的线索。
只是,该去何处寻她?
这问题困扰张良久矣,百思未得其解。恰逢昨日有大臣提议外出巡视,张良便决定借此散心。
他乘上步辇,前往一座庙宇。据大臣所言,那是为祭奠历代君王所建的陵庙,也是每位君主出行必至之地。
张良此去,并非出于遵循传统的考虑,而是想弄清这个虚构国度的历代君主究竟是何样人。此地,或许藏有他所需的线索。
庙宇修得宏伟壮丽,远望已能看见高耸的屋梁与飞扬的檐角。四周古木参天,将大半庙宇掩映在浓荫之中。
步辇渐近,张良才看清这皇陵规模远比远观时更为庞大,装饰也更为华丽,甚至胜过他所居的皇宫。
张良心中不悦——安放死人尸骨之处,竟比他居住的皇宫还要奢华。他暗忖,回宫后定要设法将这地方拆除,免得浪费土地与财宝。
马车停下,几名看守皇陵的仆从伏地跪拜,齐声道:“参见陛下。”
“平身吧。”张良缓缓说道。
眼前是一条青石板铺就的长路,两侧每隔数米便立着水泥雕成的石像。
这些石像有的面目狰狞如鬼魅,有的则是正气凛然的将军,身旁还牵着战马。
张良随着引路人前行,不时环顾周围的装饰,觉得这皇陵与他印象中的形制颇不相同。通道过长,两旁石像亦不知是何用意。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抵达正门。门口也立着两尊石像。
张良在一尊石像前停下脚步,不知为何,竟觉得它与自己似曾相识。
那石像雕着一只九头怪鸟,翅膀与大鹏无异,尾巴却极长。张良细数,竟有九条尾羽。更奇的是,石像的九个头颅,刻的却是人脸。
“这是何物?”张良问向身旁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