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2)
以免蛊惑人心。
就在老爷子与一众大臣皆陷入沉思之际,
朱雄英的声音再度响起:
“又是诡辩!”
“自古文武同列朝堂,共治天下。”
“你原为宋人遗民,可所言所行,却与未开化的蛮夷无异!”
毫不留情、居高临下的斥责骤然传来,
众人目光再次聚集到朱雄英身上。
朱允炆眼神闪烁,
他开始真正相信这些人的能力——
一个任宗盛,
仅凭三言两语就令大明朝堂震荡,
这般不见刀兵却更显诡谲的实力,
令他心头不由燃起一丝炙热:
若朱雄英真的消失,
那么这些扶龙之人,还有当日那女子……
我朱允炆,
才是真命天子!
而朱雄英并未留意朱允炆的心思,
继续扬声说道:
“纵观历史,武将作乱、诸侯反叛屡见不鲜——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
隋唐之际天下征伐不休,
唐末五代十国群雄并起……
武将祸乱之例,不胜枚举。”
“正因如此,文人才在宋朝逐渐执掌朝堂。
或许是矫枉过正,才导致文强武弱之局。
但无论如何——”
朱雄英目光凛然,
“也绝不是你所说的,仅靠烈马快刀可得天下!”
他语速渐快:
“昔日大秦能一统六国,是因商君变法在前。
敢问商君可是只知烈马快刀的武将?
若无商君变法,大秦何以强盛、何以横扫六国?”
“再说大汉前期文景之治,
若非文景二帝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汉武帝时期又怎能遣卫青霍去病北逐匈奴、封狼居胥?”
“自古以来,文武从不应对立。
文武兼备,方为真正的……夺天下之道!”
任宗盛略显意外,似乎未曾料到朱雄英再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他忽然语气一转:
“罢了!
你既说文武兼备,
那便让我听听——
如今天下,我帖木儿已连灭数国,
你大明,又当如何应对?”
朱雄英并未留给众人思考的时间,声音响起后便立即开口。
“昔日!始皇帝接见燕太子丹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什么?”
朱雄英冷冷一笑。
目光扫过群臣,又望向大明的万千百姓。
突然!
空中传来一声鹤鸣!
远处天际,竟有六只鹤振翅飞来!
“诸国争战,当远交近攻!”
“这便是:水禽之戏!”
朱雄英缓缓抬手,刹那间,所有外使皆感不妙!
神色骤变!
而此刻。
朱雄英的话语已响彻全场:
“先……拿下弱小的!”
“再降服强大的!”
“至于……那不强不弱的……”
“自将……尽归掌控!!”
“皇长孙发话了!”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还有秦时的远交近攻、水禽之戏!”
“太厉害了,短短几句话,便将来者的诡计彻底击破!”
此刻。
百姓议论纷纷,情绪高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台之上。
“可恨!那帖木儿的使臣,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所谓天下三问,不过是借机挑拨我朝文武之间的平衡!”
一些察觉端倪的民众愤慨不已。
“这些人,心机深沉,处处是陷阱!”
“若不是皇长孙,不知朝中百否想出应对之策。”
“想是想得出,但最终未必能如皇长孙这般果断有力地反击!”
“你们想错了,”有人深思后说道,“即便他们与皇长孙想法一致,也不会说出来。”
“如今的文人,正如那些外使所言。”
“皆求太平。”
“他们怎会主动言战?”
“一旦开启战事,近年来权势渐长的文官集团,恐怕又要失势!”
“慎言!”
“这有何不可说?”
“他们所言,正是前朝覆灭之因,我大明自当引以为戒。”
“若连这都不让议论,那还是洪武皇帝坐镇的朝廷吗?”
“再说,皇长孙确实厉害!”
“一语中的!”
“秦时六国面前,最堂皇的阳谋!”
“纵使六国明知此计,却无法破解!”
“这便是远交近攻!”
“也是水禽之戏!”
“恐怕……”
“唯有皇长孙能如此霸气地说出这番话……”
大明百姓备受鼓舞。
对皇长孙越发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