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2 / 2)
山麓处的瀑布成为理想地点,诸葛亮计划在此布设第二道阵法——水坎阵。湍急的水流将淬炼士兵的体魄,由此训练出的力量远超风巽阵的效果。
水坎阵专为增强力量而设,由此练就的士兵战力惊人。诸葛亮欲打造五万精锐之师。
另有数种高阶练兵之法,但需耗费大量物资且过程艰险。虽能造就更强战士,诸葛亮却对其有所顾虑。
这些禁忌阵**折损士兵阳寿,但练就的部队战力将远超前两种阵法。
诸葛亮陷入两难——仅凭现有方法训练的士兵数量有限,难以抗衡各路诸侯。若不采用特殊手段,战场伤亡势必更为惨重。
权衡之下,使用禁忌阵法虽会缩短士兵寿命,却能大幅提升军力,且折损尚在可控范围。
若能扩充这些士兵的规模,就能让那些战斗力较弱的士卒保全性命,这样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如此一来,其他人的生存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倘若诸葛亮愿意亲自训练这批士兵,效果会比之前两种训练方式更好。
但若要训练这些士兵,必须征得他们本人同意。诸葛亮不愿强行用这种方法对待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缩短他们的寿命,是对这些将士极大的不尊重。他决定将实情告知,让他们自行抉择。
毕竟这十万士兵是诸葛亮亲自招募的,他对首批追随者怀有深厚感情。亲自传达这个消息是他应尽的责任,唯有如此,诸葛亮内心才能稍得宽慰,否则必将愧疚难安。
世人都道刘备心慈手软、仁厚善良,实则不然。那些不过是刘备的伪装,而诸葛亮却是真心实意为士兵考虑。权衡再三,他最终决定开展训练。
诸葛亮将十万士卒安置于山中展开操练。此山地域广阔,瀑布飞泻,规模足以容纳全体士兵。完成全部训练,约需五日即可。
经此淬炼,士兵们的体魄将变得极为强健。若后续规模持续扩大,此处可作为永久训练场地——这套阵法培育出的士卒毫无副作用,正是其绝妙之处。
待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便返回营帐之中。
众将士皆知,吾近日正加紧操练新兵。待训练完成,彼等之实力必远超诸位。然即便如此,我军仍难与曹操、刘峰等诸侯抗衡。缘何?皆因兵力有限之故。以现有之师,断非曹刘对手。故须练就更强之兵卒,然此法恐有弊端...
究竟有何弊端乎?此术将折损尔等阳寿——少则五载,多则十年。然有一利:折寿愈多,功力愈强。盖因尔等所获之力,实乃汲取外界能量所致。既得外力,必付代价,此即折寿之理。故吸纳之力愈多,寿元损耗愈甚。
吾深知此术有伤天和,本不欲行此下策。然既为将士,服从军令乃天职。原可不告而施,径送尔等入阵操练。但念及尔等皆吾袍泽,不可欺瞒。故将实情相告,由尔等自择。若愿随吾入阵,可获盖世武力,日后沙场亦能自保。若拒此机缘,他日临阵,必丧命于强敌之手。相较之下,折损数年阳寿,反非最坏之局。须知既投军旅,生死早非己身之事。
是以吾决意启阵。此阵虽付代价,却可保沙场无虞。现与尔等一炷香时辰思量。愿从者,请立右列,随吾入阵受训。
诸葛亮言毕,于案前点燃一炷清香。望着台下交头接耳的士卒,他心中亦不愿做此抉择。然曹军已开始训练特殊部队,若继续迟疑,必将丧失抗衡之力。此刻若不行动,日后必陷被动境地。
车马行进间,诸葛亮正争分夺秒布置阵法。此阵形制与司马懿所设颇为相似,他在**筑起圆形高台,台上刻有五行八卦图形。士卒们正是按此玄妙方位进行操练。
此阵名为五行八卦阵,所训精兵号称东风飓。高台四角各置火把,东南西北四方之火永不熄灭。
香燃尽时。
诸位将士,意下如何?
愿遵军师号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见众将士齐心协力的模样,诸葛亮深受感动。这些初招的士兵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当听到众人愿效死命之时,他们已忘却自身安危,赤诚之心令人动容。
十万将士无一人退缩,皆愿践行誓言誓死追随。当初投效本是慕名而来,今日诸葛亮的军令于他们而言宛如圣旨。
五行八卦阵已成,训练即刻展开。然一阵仅能容纳万人受训,与司马懿阵法相同,皆受规模所限。不似诸葛亮先前所设之阵,可依地形增减人数。此阵训练规模全凭灵力吸纳多寡而定。
诸葛亮钻研的阵法,其力量根基源于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万物皆由这五种元素构成,而这五行也正是汲取能量的本源。当年伏羲创八卦开天地,后世便有了对八卦的探索与研习。诸葛亮对五行八卦的参悟尤为精深。
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已达登峰造极之境。不仅练兵时运用五行八卦阵,后来更在战场上创出八阵图,连声名赫赫的陆逊都被此阵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