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2 / 2)
尽管刘峰将刘备杀得溃逃,却未乘胜追击。他已洞悉五行八卦阵的致命弱点,对付刘备,不过举手之劳。
关于刘峰对其敌手的处置态度,
刘峰对那人倒不必过分忧虑,姑且留其性命权作闲暇消遣的玩物,若过早了结反倒显得无趣。似典韦这般人物,若失却征战杀伐之乐,恐怕余生都将索然无味,此番且饶他一命也罢。
刘备近来倒显出几分天真,自以为能赢得漂亮胜仗,岂料溃逃时连荆州易主都未察觉。若非如此,怎敢贸然进犯?以他现今实力,诸葛亮断不会容其与己正面交锋,想是至今仍蒙在鼓里。
念及此,刘峰忽觉刘备可怜,然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若非其虚伪本性,关张二将怎会转投己方?今日之果皆是他咎由自取。未强夺诸葛亮已算仁至义尽,若他不知感恩,当真不识好歹。
战后刘表邀刘峰入荆州,痛陈兵损之事。刘峰暗讶其愚钝——如此精兵竟折损甚众,确非将才。转念又想,刘备军经特殊训练也是自己亲临方知,刘表情敌倒情有可原。须知自己破敌亦耗时寻其破绽,若稍有不慎恐遭不测。
念及刘表年内训练十万新兵之功,加之荆州物阜民丰治理得当,刘峰便未多加苛责。这方水土在其治下百姓安居,作为太守倒也称职。
刘备败退南郡,诸葛亮原以为主公能一举拿下荆州,不料竟狼狈撤回。
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亲手操练的精兵怎会如此不堪?连一座荆州城都攻不下?绝无可能!诸葛亮当即向刘备追问缘由。
“主公何故匆忙撤军?究竟出了何事?”
见诸葛亮神色凝重,刘备略显窘迫,却并无颓丧之意。毕竟对手是刘峰——普天之下无人能与之抗衡,败于他手也不算折辱。刘备沉声道:
“是刘峰!他勘破我军破绽。军师可曾知晓,我军将士竟藏有致命弱点?”
(
诸葛亮闻言骤然变色。这些士卒乃按上古兵书锻造,典籍从未记载其缺陷,千年来亦无人识破。创造者未留只言片语,世人便以为他们无懈可击。
正因如此,当刘峰洞穿这道死穴时,诸葛亮脊背发寒。
上古先贤未能窥破的奥秘,刘峰为何能勘破?他究竟是何方神圣?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能耐?
此人智谋如渊似海,诸葛亮竟生出前所未有的战栗与期待。乱世百年,从未出现过这般人物。刘峰的存在非是威胁,而是断绝了群雄逐鹿的可能——只要他屹立于此,旁人便再无胜机。
若非刘峰有意相让,他们根本无从得手。正如冀州之战,曹操原以为大获全胜,击溃了那个战无不胜的刘峰神话。
曹操为此空欢喜了整整一年,可结局早已天下皆知——冀州不过是刘峰的圈套,他故意让曹操代管此城,谁知这位三国头号奸雄竟真栽了跟头。
能骗过曹操之人,岂是庸碌之辈?若刘峰不愿松手,任谁也休想从他指缝间夺走半分。
此刻诸葛亮深感刘峰之可怕,以刘备当前实力,根本无力与之为敌。刘峰既已洞悉刘备军弱点却未赶尽杀绝,正说明他根本不将刘备视为对手。
这般悬殊的实力差距下,对抗刘峰无异于螳臂当车。诸葛亮必须彻底调整战略——眼下局势已完全偏离当初的谋划。
眼见刘备势力持续衰微,诸葛亮忧心如焚。照此发展,全军覆没不过是时间问题。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策,若不能在刘峰荡平天下前行动,届时再无丝毫还手之力。
刘备的溃败如同警钟。诸葛亮猛然醒悟:荆州恐怕早落入刘峰掌控。否则刘备攻荆时,刘峰怎会如此迅速获知军情?想必他早已对这座战略要地暗中布局,难怪多年来无人敢觊觎荆州。
长久以来荆州表面安稳,实则是刘峰在幕后操纵一切。
(
荆州城中蔡瑁一事众人皆知,若非刘峰力挽狂澜,荆州早已陷入内乱。
这一回我确实铸成大错,刘峰此人实在令人胆寒。诸葛亮心中惊觉,此人已臻恐怖境界,总能料天下先机于未然。纵使举世无双的谋士,在他面前也黯然失色,此刻再做任何筹谋都显得徒劳无功。
当年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尚不能伤其分毫,如今玄德公这些许兵力妄图与之为敌,无异于螳臂当车。孔明内心首次泛起踌躇,竟不知何去何从。
刘峰之强已非凡俗所能企及,若非神仙之身,定有仙家相助。除此再无他解——那耸立的王者水晶训练塔,其构造形制皆闻所未闻;所用材质更非人间之物;更骇人的是竟能瞬息而成,宛若凭空取物。
此般鬼神手段,必是借用了某种超凡之力。只是不知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暗中襄助。若不能勘破刘峰底细,必将后患无穷。
诸葛亮此刻束手无策。刘峰不仅智计超群,其武艺更是独步天下。这般神魔般的存在,定然依仗着某种隐秘力量。唯有**这个秘密,方有制胜之机。
诸葛亮终于意识到,五行八卦阵的弱点竟是如此明显。
曾经,无人知晓破绽时,这支军队战无不胜。如今秘密若被刘峰泄露,对刘备将是毁灭性打击。
昔日的铜墙铁壁已不复存在,即便再训练这些士兵也无济于事。眼下必须培养新的力量,但连损五万兵力,保存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一个曾被他搁置的念头再度浮现——与曹操结盟。
此前他未曾提及,因料定刘备必会拒绝。但如今刘峰势大,仅凭刘备之力难以抗衡,最终恐遭吞并。诸葛亮不忍看刘备多年心血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