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陈婉儿研发烟雾弹(2 / 2)
接下来的几天,陈婉儿和助手们反复试验,不断调整原料配比和制作工艺。她们试过用不同粗细的锯末,试过加入不同比例的黏土和木屑灰,甚至还尝试过在发烟剂中混入少量煤粉,希望能让烟雾颜色更深,遮挡效果更好。实验室里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陈婉儿的手上、衣服上都沾满了灰尘和化学药剂,但她丝毫不在意,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
李铮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时常让人给她们送去热水和干粮,叮嘱她们注意休息。但陈婉儿总是摆摆手:“前线的战士们还在流血牺牲,多耽误一天,可能就会多伤亡几名战友,我歇不下来。”
这天傍晚,陈婉儿又进行了一次新的试验。她将最新配比的发烟剂装进手榴弹外壳,这次的配方是:硫磺35%、硝石35%、锯末20%、木屑灰5%、黏土5%。引信点燃后,烟雾弹被扔到空地上,“嘭”的一声闷响,一团巨大的灰白色烟雾瞬间喷涌而出,迅速扩散开来,不到半分钟就笼罩了十几平方米的区域,烟雾浓密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燃烧稳定,没有火星,持续时间长达五分钟。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两名助手激动地跳了起来,陈婉儿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李铮和吴天浩连忙走进烟雾中查看,等烟雾渐渐散去,只见地面上留下了一层薄薄的灰白色粉末,手榴弹外壳已经炸开,没有发生爆炸伤人的情况。
“太好了!这烟雾弹完全达到了战场使用的要求!”李铮紧紧握住陈婉儿的手,语气激动,“婉儿,你立了大功!有了这东西,咱们的战士冲锋时就有了掩护,伤亡肯定能大幅减少!”
吴天浩也赞许地说道:“这配方很合理,发烟量大、燃烧稳定、安全可靠,完全是咱们的‘土办法’造出的好东西。接下来就是批量生产的问题了,手榴弹外壳咱们车间能造,原料也都是易得的,生产起来不难。”
陈婉儿点了点头:“我已经把详细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写下来了,包括原料的筛选、配比的精确比例、引信的安装方法,还有安全注意事项,都写得很清楚,工人们一看就能明白。”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员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急促:“李主任,赵营长派人来报,日军一支运输队明天上午会经过黑石沟,里面运送的是弹药和粮食,赵营长想趁机伏击,请求咱们支援一批烟雾弹,配合部队冲锋!”
李铮眼神一凛:“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婉儿,你马上组织工人,连夜赶制20枚烟雾弹,明天一早送到前线去!让咱们的烟雾弹在实战中检验检验效果!”
“好!”陈婉儿立刻答应下来,转身就往车间走去。夜色渐深,军工车间里的灯光却亮如白昼,工人们按照陈婉儿制定的工艺,有条不紊地制作烟雾弹。硫磺、硝石、锯末被精确称量、混合均匀,装入手榴弹外壳,安装引信,封装瓶口……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确保烟雾弹的质量和安全性。
陈婉儿穿梭在工人之间,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操作细节,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李铮也留在车间里,协调原料供应和生产进度。直到天快亮时,20枚烟雾弹终于全部制作完成,整齐地摆放在木箱里,透着一股令人安心的金属光泽。
“这是20枚烟雾弹,每一枚都经过了检验,引信燃烧时间是3秒,投掷后要迅速隐蔽。”陈婉儿将木箱交给前来取货的前线通讯员,反复叮嘱道,“烟雾能持续5分钟左右,足够部队冲锋突破了。”
通讯员郑重地接过木箱,敬了个礼:“谢谢陈工程师,谢谢各位师傅!我一定把烟雾弹安全送到前线,让战士们用好这宝贝疙瘩!”
看着通讯员远去的背影,陈婉儿心中既紧张又期待。这是她研发的烟雾弹第一次投入实战,它能否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帮助部队取得胜利,减少伤亡?她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这凝聚着车间所有人心血的烟雾弹,能成为前线战士们的“护身符”。
李铮拍了拍她的肩膀:“放心吧,你的研发很成功,咱们的工人手艺也过硬,烟雾弹一定能发挥作用。等前线的捷报传来,咱们就立刻组织批量生产,让每个作战部队都能用上烟雾弹!”
陈婉儿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眼中充满了憧憬。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她们这些军工人员,还要不断研发出更多更精良的武器装备,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枚小小的烟雾弹,就像一颗种子,预示着胜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