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春来花开,我在等你说话(2 / 2)
就在这瞬间,沈青梧的手指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她躺在床榻上,看似毫无知觉,意识却已坠入一片混沌深渊。
那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只有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来——
她看见自己十岁那年,师父蹲在乱葬岗边缘,指着一堆白骨教她辨认死因:“听魂不在耳,而在心。你要学会,和亡者共痛。”
她看见第一个来找她的冤魂,是个被活埋的小宫女,蜷缩在墙角哭泣,手里还攥着半块冷饼:“姐姐,我没偷东西,我只是饿……”
她看见某个雪夜,自己咳血昏倒在听冤台下,醒来时肩上披着一件玄黑大氅,炉火微亮,萧玄策坐在案前批奏折,头也不抬地说:“别死,你还欠朕一个答案。”
这些画面如针,刺进她早已麻木的心。
她不知道这是生的召唤,还是死前最后的回光。
但她清楚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回来了。
不是力量,不是记忆,而是一种久违的、几乎被遗忘的温度。
沈青梧的意识在无边黑暗中浮沉,仿佛被无数亡魂的低语裹挟着坠入深渊。
可就在那最深的寂静里,画面如星火燎原般燃起。
她看见十岁的自己蹲在乱葬岗边缘,冻得发紫的手指拨开覆骨的枯叶。
师父的声音从风里传来:“听魂不在耳,而在心。”她那时不懂,只觉得那些白骨森然可怖。
直到第一个冤魂出现——那个蜷缩在墙角的小宫女,手里攥着半块冷饼,哭得喘不过气:“姐姐,我没偷东西,我只是饿……”她的心猛地一颤,那是她第一次为别人的死而痛。
画面流转,雪夜听冤台下,寒风割面,她咳出的血染红了判官笔尖。
意识模糊之际,肩头忽落一件玄黑大氅,炉火微亮,萧玄策坐在案前批阅奏折,头也不抬,声音却穿透风雪:“别死,你还欠朕一个答案。”
她曾以为那是权谋的试探,是帝王惯用的笼络手段。
可此刻回想,那夜的火光太暖,他的背影太静,像一座孤城,在漫天风雪中为她撑开一道生门。
而后,万千百姓手执陶灯,沿街而立,灯火连成河,照亮她归途。
他们不认识她,却因她断过的案、昭过的冤,自发点燃这一盏盏命灯。
那一刻,她才明白——原来她的“判”,不止是地府律令,也是人间所托。
最后一幕,线清飘然而至,形体几近消散,唯有一缕执念不灭。
她将命纹梭轻轻放入沈青梧手中,金线缠绕指尖,如命运重新织就。
“现在,轮到你选择谁该被铭记。”她说完,身影如雾散去,只留下一句轻叹,“记得,便是活着。”
猛然间,沈青梧呼吸一滞,像是被人从深水里捞起。
阳光透过藤花枝叶洒落脸上,斑驳温暖。
她睁开眼,身下是软草,头顶是满树初绽的紫藤,风过处,花瓣簌簌而落,如一场温柔的雨。
“她说园”——这个名字,是她重生后亲手题写的。
她缓缓坐起,指尖触到身旁一块温凉石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皆是她曾审判超度的冤魂。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被掩埋的真相,一场无声的呐喊。
脚步声由远及近,轻而稳。
她抬眸望去,萧玄策正缓步走来,一身黑袍,不似帝王,倒像守夜人。
他胸前再无旧日绞痛,眼神清明如洗。
百姓不知,那一夜真正踏入冥途的是他——不是作为牺牲者,而是以“律法践行者”之名,接受审判后被允为冥途与人间的信使。
自此每年清明,他必消失一日,归来时袖中总夹着一片写满冤情的纸叶,递给她,说:“今日,有人托我带话。”
她接过,从不问来源。
风起,花落如雪。
小女孩仰头望着她,稚声问道:“娘娘,你说的话真的都会实现吗?”
沈青梧没有立刻回答。
她望着远处那道沉默而坚定的身影,唇角微扬,声音轻却笃定:
“你看,有人一直在替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