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415章 你听不见的,土里都在喊

第415章 你听不见的,土里都在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盯着那行字许久,忽然笑了。

他没有烧掉密令,也没有上报朝廷。

而是转身走进库房,亲手挑选了一批新铸铜铃,铃舌特制,铃身暗刻纹路,全部打上“兵部特供”印记。

三天后,他亲自押车,踏上北疆漫长的驿道。

马蹄踏雪,铃声未响。

但他心里清楚,有些声音,一旦埋进土里,就再也压不住了。

谢无尘的马车在雪原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厚雪,发出沉闷的咯吱声。

北疆的风像刀子,刮得人脸生疼。

他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后厢——那一排铜铃静静躺着,表面打磨光滑,刻着兵部印记,看不出丝毫异样。

可他知道,每一只铃腹中都嵌着一片薄如蝉翼的共振陶片,纹路细密如血脉,是按苏锦黎留下的频谱逆向淬炼而成。

这命令来得并不意外。

朝廷怕的从来不是铃,是声音的源头,是那些从地底渗出、绕过耳目直抵人心的节奏。

可他们不懂,越是打压,越会让沉默发酵成雷。

抵达第一个哨所时,天色已暗。

戍边将士围炉取暖,见是巡查使亲至,慌忙列队迎接。

谢无尘不动声色地递上公文:“上峰体恤边关艰辛,特赐嘉奖铜铃,换下旧物,镇风驱寒。”

哨长千恩万谢,当即命人取下悬挂多年的破旧铁铃,堆在空地焚烧。

火光腾起那一刻,谢无尘眯起了眼。

火焰吞噬铃身,温度骤升,内部机关悄然触发。

一声极细微、却又极具穿透力的震颤自残铃中迸发——那不是人耳能捕捉的声响,而是某种深埋地下的回应。

刹那间,远处沙丘微微起伏,仿佛呼吸一般律动起来。

牧民们惊醒,走出帐篷,只见月光下连绵沙丘如波浪般蠕动。

老人们跪地祷告,说这是大地之魂在苏醒。

而几个懂音律的游方乐师却脸色剧变——他们听出了那段节奏,古老、悲怆,却又无比熟悉:那是苏锦黎最后一次被押入死牢前,用指甲在囚车铁栏上敲出的求救信号,后来成了“根系计划”的启动密钥。

与此同时,三里坡的最后一段路基终于铺平。

李槐蹲在地上,亲手将最后一块青石嵌入土中。

他站起身,望着眼前这条蜿蜒南北的“正义道”,久久不语。

身后村民陆续散去,只留下他一人,在暴雨将至的黄昏里立碑。

碑文是他昨夜想好的,凿得深而有力:“此处踏过的人,都带着未还的债。”

雨很快落下,倾盆如注。

他没有走,就那样站着,任雨水顺着斗笠边缘流淌。

整座山坡泥泞不堪,新栽的槐树在风中摇晃,叶子翻飞如同挣扎的手。

到黎明时分,雨势渐歇。他回头再看那石碑,忽然一怔——

雨水冲刷之下,碑面浮现出层层叠叠的手印轮廓,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像是无数人在泥中曾奋力扶住它。

有些掌纹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出孩童的小手紧贴成人掌心。

他伸手轻触,指尖传来一丝微弱震动。

紧接着,脚下土地开始低鸣。

那声音不从耳入,直抵胸腔,仿佛千万人齐声呐喊,却又寂静无声。

他的膝盖微微发颤,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一种久违的、属于集体意志的重量,正从地底升起。

风掠过槐林,叶片翻动如书页。

一页页,一遍遍,写着那些名字,那些被抹去的日子,那些从未停止的记忆。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正音局废墟之上,沈琅站在主殿高台,目光平静地望向廊柱深处。

陶哨余音未歇,三名叛主管已被暗卫押至阶下,衣衫凌乱,面色惨白。

她未下令惩处,也未开口质问。

只是轻轻抬起手,指尖抚过一根断裂的共鸣管。

管内,仍有微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