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 第460章 大明圣德皇帝-大明新精神宣讲

第460章 大明圣德皇帝-大明新精神宣讲(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朱高煦看着于谦,平静的说着之前明军之中已经开始出现的乱想。

大明之前的军制,还在这个时期,其实还没有开始大面积的糜烂,情况是可以控制的。

但这些,需要建立在军机处能够尽快着手改变的情况之下。

如今朝廷对各个卫所,还没有完全掌控到位,中间有些时候会存在短暂的空白期,这些时间,都可能会让那些情况加剧。

现在随着在外的大军开始回来,大军的改制,也正是时候。

于谦闻言,肃声道:“皇上,军机处已经制定了方案,大都督府的整编已经开始,后续军机处与臣会着重开始往下整合处理。

那些军户,臣已经在和国事院那边进行沟通后续安置的事宜,以确保不出现混乱。

原本大明的大军,因为大部分为俘虏,甄选早已经在进行,后续会将合格之人继续留在军中,不合格之人会陆续遣返回乡。

预计一年之内,可以全面落实完成。”

“一年?不行,太久了,我给你半年时间,半年以内,必须全面完成军改!

军改不比新政推行,大军的稳定,才是实行新政的根本,更是大明稳定的基石。

你要是做不到,朕换人来做!”

这次,朱高煦没有再宽待于谦半分。

可以说这次才是极致考验于谦能力的时候,能够做到,那么于谦军机处首席的位置彻底稳固,若是做不好,那么连军机处都进不来。

在朱高煦眼中,大军的稳定,远比新政的推行更加重要。

这么重大的事情,他决不允许一拖再拖。

之前还可以说大军并未全部归来,些许地方还无法顾及。

但现在,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就绪,半年既是他对于谦的要求,也是他的底线。

哪怕于谦是他的女婿,这次朱高煦都没有半分宽容,可以说直接开始上压力。

于谦闻言,也顾不得那些,咬牙道:“皇上,半年就半年,半年之内,军机处定完成军改!”

于谦也是发狠了,一年的时间有一年的推行法,半年则有半年的推行法,谁都无法阻拦他军改的道路。

这不仅是大明富强的第一步,更是于谦以及军机处的前进之路。

朱高煦点点头,也没有去问于谦到底怎么做,如今,他只看结果。

回到皇宫,朱高煦又叫来教育部的陈治平。

“书院的建立,需要尽快,按照原本的学院配置,要在大明尽快实行起来。

如今无论是军改还是新政推行,都已经到了推行的最后阶段,这个学院,则是所有人的希望。

教育制度事关大明的未来,必须要尽快开始完善。”

陈治平听着朱高煦严厉的话语,神情凝重。

“皇上,学院建立与教育制度改革,与军改、新政推行不同,如今的科举,大明与原本在大汉所实行的,有着很大的不同。

臣与教育部已经在着手,接下来还会两种模式并行,不过从明年开始,要全面按照新的制度开展教学。

约莫五年左右的时间,则可以全部进行替代,完全按照新制度实行。

而学院的建立,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育部如今的想法是,先在一些大城,将完整的教育体系布置下去。

待到后面,教师制度更加完善,教师更加充足后,再逐步在各地全面实行开来,大量建设学院。

如今教育部已经将教师的考核制度制定,后续会在原本的学院开展实行,逐步考核后进行替换,成为教育部的师资力量。

待到全面完成,恐需要五至八年时间,且还需要朝廷下拨给教育部的财政不能断。

这还是覆盖大明的核心之地,若是其他地方也需要开展,需要将核心之地完善后,才能在其他地方开始进行。”

朱高煦听着陈治平说的这些,却是摇了摇头。

“五年朕都觉得多了,更遑论八年。

这么些年来,看来是朕对你们的要求低了。

不仅是教育部,包括国事院、军机处以及其余各部,都是如此。

之前对你们过于宽松了,但如今的情况与之前不同,今后,朕看来需要给你们上一上压力了。

朕给你教育部三年的时间,要做到刚才你所说的。

五年之内,要将学院与科学进行完全的融合。

那时,从县学开始,要加入基本的数学以及其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各个大科目学业。

府学开始逐步提升难度,也就是知识的进一步加深。

到了省学,划分学科,将大学科细分为小学科,进行深入学习。

且不仅有学院,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学院,比如医学、工业、航海等等专业的学院。

这些科目的添加,你去与徐幼文以及其他各个分院院长进行商议,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并且教材已经在开始完善。

你们议定后,再呈交给朕。

此事需要加紧,朕稍后会通知各院,要尽快制定出方案以及详细的实行规划。”

对于教育部,朱高煦同样在压缩时间。

而且事实也如他所说的,之前在大汉时,他对这些人,确实有些宽松了。

除非是事情真的紧急,他特别要求的,不然这些人虽然也会全力推进,但任何时候都在求稳。

如今他没有那么多时间让这些慢慢去做。

大刀阔斧之下,他清楚必然会存在许多漏洞,但那些漏洞,是后面逐渐补上的,补上就可以了。

即便缓慢推行,也不见得能够彻底完善,一些漏洞,终究需要实践,才能出现。

许多问题都是不去做,永远都不会发现,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理论之上。

除此之外,朱高煦如今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事初步定下,让其初步成型。

只要基础做好了,后面的朱瞻壑,以及后代子孙,只需要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完善,就可以做到良性循环发展。

朱高煦担心的,就是自己没有将这些基础做好,后面的人,尤其是朱瞻壑以后的人,一旦忽略,即便后面发现,那中间也会耽搁不少的时间。

朱高煦也不保证自己就能够将那些基础全部做好,但他将能做的都做了,后面需要发现的,也就少一些。

他对朱瞻壑很放心,自己的孙儿自己也在开始教导,但他依旧有担心。

其实他将这些做好,真正的浩大盛世不会在他手中出现,而是会出现在朱瞻壑以及朱瞻壑的下一代那里。

如今他这一代,所做的都是付出,都是在打基础。

陈治平听着朱高煦的要求,神情凝重,但也并没有提出异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