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乔装入鸣鹤(1 / 2)
“老爷,何事吩咐?”
“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就是此番回府后,我打算从王家借几个人过来,给你们培训一下。”
李斌话音未落,李诚顿时被吓得以头抢地。
向来没什么架子的李斌,忽然说出这话,明显是对他们不满了。而对比在老家的生活,显然在松散的李府帮佣,更加滋润。
“好了,起来说话吧。诚哥儿,咱们是本家,论亲缘,你还是我族兄;论差事,你现在是我亲随,有些时候啊,做事得多思量。”
“我这官儿,做得越大,有些事呢,就越敏感。书房这类地方,为免麻烦,以后你们不能随便进,还有外面,一些乱七八糟的人也不能随便放进来。”
李斌一边说着,一边绕过书桌。摆出交心的姿态,把住李诚的手臂,娓娓道来: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们是我之弟兄,我不信你们,还能信谁?但就是因为相信你们,所以对你们,我这啊,提不起防备之心。”
“若是你们这出了纰漏,比如误放了一个歹人进来...那后果,你应当知晓。好了,这事呢,就这么定了,你也莫要多想,回去后你也给其他弟兄说说,都把心放在肚子里,好好跟人家大户家的家丁学学,该怎么妥善处理这迎来送往的事儿。”
说罢,李斌便让李诚先回去休息了。
只是今晚对李诚而言,注定会是一个难眠的夜晚...
翌日一早,都没休息好的李斌,在县城西门会合了秦时昌后,带着士卒、衙役浩浩荡荡地开赴鸣鹤盐课司。
借盐课司的公署,象征性地征召了一些盐场灶户到衙,问他们在被检举的三个时间点上,是否听到过车马搬运的动静、是否见到有外人入盐场的身影...
在这些灶户们,本身就是私盐贩运参与者的当下,他们的回答自然是“没听见”、“没看见”、“不知道”的否认三连。
在随行书吏的记录下,在鸣鹤盐司大使谢毅等人,几乎喜笑颜开的注视下。
李斌当场宣判,被告周然无罪释放。同时,秦时昌之状书,格式不规。
其所受冤屈与鸣鹤场无关,属于俱状对象有误。而这种失误,责任在拟状的状师。身为普通人的秦时昌因不懂其中门道,所以其不存在主观上的恶意诬告。
是以,本案作撤案处理,并责令慈溪县刑房,整顿该县状师、讼师队伍。专业能力不足者,该取消其状师资格的取消,杜绝滥竽充数混进状师队伍...
通过蒋奇峰,知道李斌不欲追究私盐之事的周然、谢毅等人,此时自然不会多生事端。
在“道台英明”的山呼声中,李斌开始做起自己到鸣鹤场的第二件事。
“秦时昌,还有诸位灶民随行,带本官去你们盐场转转。谢大使,你们继续公干,不必都跟着本官。”
说完这话,李斌回到后堂,先将官服褪下,换了一身圆领直缀。
在从盐司公署,行向盐场的路上,李斌坐在板车的边缘,晃荡着双腿。
要不是刚刚才见过李斌在公堂上猛拍惊堂木的样子,任谁都想不到,这富家少爷似的家伙,能是而今慈溪地界上级别最高的官员...
“都别这么紧张,对一下口径哈。老秦,我是你在固原镇认识的朋友,也是来自湖广的行盐商,和你一样,我也是在仪真批验所支不到盐。”
“得知你本是鸣鹤场总催出身后,特来寻你助臂,想从这买点盐的人。然后这几位叔伯...”
李斌嬉皮笑脸的话,吓得几位在板车上,如坐针毡的灶民好悬没当场从车上摔下。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刚刚案子都审完了吗?!
“大人,当不得...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