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奥运前夜:北京的脉搏(2 / 2)
林雪紧盯着她面前那块显示着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状态的屏幕,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输入指令,进行着开幕式前最后一次全链路压力测试和冗余切换演练。她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被空调冷风一吹,带来一丝凉意。
“A组链路,主备倒换正常,延迟控制在毫秒级。”
“b组数据流,峰值带宽预留充足,无拥塞风险。”
她清晰而冷静地向指挥长汇报着,声音透过耳麦传遍整个技术协调频道。
在她不远处,徐航正带着一个小组,死死盯着几台负责处理开幕式现场实时采集数据的服务器的性能监控界面。这些数据关系到现场调度、安全监控和部分特效的触发,不容有丝毫闪失。
“cpU负载正常,内存使用率平稳。”
“存储I\/o队列深度在安全阈值内。”
徐航的目光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指标波动。他回想起几年前在美国实验室里做的那些仿真,与眼前这关乎国家形象、不容有失的现实任务相比,感觉完全不同。这里的每一秒,都承载着无法估量的重量。
他们知道,此刻,“鸟巢”内,演员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各国运动员代表团即将入场,全球数十亿观众的目光即将聚焦于此。他们脚下这个庞大而精密的技术系统,就如同盛典舞台下的钢筋骨架和神经网络,虽不显于台前,却支撑着一切的完美呈现。任何一点微小的故障,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种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时间一分一秒地逼近晚上8点。技术保障中心的大屏幕上,也开始同步转播“鸟巢”内场的准备画面。可以看到观众席上已是座无虚席,五彩斑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挥舞着旗帜,脸上写满了期待。那种山雨欲来的沸腾感,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清晰地传递过来。
指挥长通过扩音系统,进行了最后一次全体动员:“同志们!最后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开幕式即将开始,让我们用最稳定的系统、最可靠的保障,为北京奥运护航!”
林雪和徐航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决心。他们深吸一口气,将状态调整到最佳,如同绷紧在弦上的箭,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整个北京城,从台前的演员、运动员到幕后千千万万像林雪、徐航这样的保障人员,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巨大的期待感和一丝混合着自豪的紧张,如同实质般笼罩了这座千年古城。街道上变得相对安静,千家万户的窗口透出电视机闪烁的光芒。世界,正在等待。等待北京,等待中国,拉开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文明与科技盛宴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