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玄之又玄 > 第290章 姻缘是撞来的之四

第290章 姻缘是撞来的之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日子如溪水般静静流淌,书店“撞见”在华侨城创意园的一隅悄然生长。起初只是个不起眼的小铺面,木质门框上挂着一块手写的铜牌,字迹清秀,是周玲玲用毛笔蘸了朱砂写就的。吴家宝每天清晨六点起床,先去市场买新鲜的花,插在门口的陶罐里,再仔细擦拭每一排书架。他坚持不卖畅销的成功学或网络小说,只选那些经得起时间淘洗的文字——鲁迅的冷峻、沈从文的温润、汪曾祺的烟火气,还有他最爱的余华,书架上永远有三本《活着》,因为总有人读完后泪流满面,舍不得带走。

婚后第三年,吴家宝开始写一本书。

起因是一次读者留言。那天傍晚,一个穿校服的女孩在《平凡的世界》扉页笺纸上写道:“今天和暗恋三年的男生说了第一句话,谢谢这本书给我勇气。”吴家宝看到后,心头一动。他忽然意识到,这家书店早已不只是卖书的地方,而成了某种缘分的渡口。于是他买来一个厚笔记本,开始记录那些在书店里发生的姻缘故事:一对聋哑情侣在这里用手语“读”同一本书;一个离婚十年的女人在这里遇见前夫推荐的书,两人重归于好;甚至有个程序员,在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后,鼓起勇气向楼下咖啡店的女孩表白成功。

这些故事越积越多,渐渐有了雏形。周玲玲鼓励他:“你不如写成书吧,就叫《外卖员的姻缘》。”他起初犹豫:“我学历低,文笔也不好。”但她笑着说:“正因为你是外卖员,才写得出最真实的烟火气。”

写作过程异常艰难。白天照看书店,晚上孩子睡后,他才在灯下提笔。常常写到凌晨,手指被稿纸磨出茧子。周玲玲心疼,劝他别太拼,他却摇头:“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发芽,不写出来,会烂掉。”

两年后,《外卖员的姻缘》出版了。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朴实的叙述,却意外走红。读者说,书里每一段相遇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得让人心疼又温暖。媒体称它为“深圳版《东京梦华录》”,记录了一座移民城市里最柔软的联结。更奇妙的是,书店因此成了真正的“姻缘流转之地”。常有年轻人专程来打卡,说要沾沾“撞见”的喜气;甚至有婚庆公司把这里当作求婚场地,理由是“在这里开始的爱情,一定经得起生活摔打”。

某夜,周玲玲做了个梦。

梦里她站在一片云雾缭绕的庭院,面前站着一位白发老者,手持拂尘,笑容慈祥。“你们可知自己是谁?”老者问。她摇头。老者轻叹:“你是红娘转世,他是月老化身。当年天庭失火,姻缘簿焚毁大半,玉帝命你们下凡,以人间烟火重织情网。”

她惊醒时,吴家宝正坐在床边,手里捧着刚写完的书稿最后一章。他见她满头冷汗,忙问怎么了。她犹豫片刻,还是说了梦境。他沉默良久,忽然笑了:“难怪我总梦见自己在云端系红线,醒来手上还留着红绳的触感——麻酥酥的。”

他们没再深究,只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但自那以后,书店的姻缘传说更盛。有人送来锦旗,上书“月老红娘,功德无量”;有人留下喜糖,说是结婚当天特意绕路送来。吴家宝从不居功,只在每本书扉页多加一句:“缘在书中,不在神前。信你自己,胜过信菩萨。”

他们的儿子吴小川,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从小听父亲讲姻缘故事,看母亲在书页间夹箴言,三岁能背《诗经·关雎》,五岁便懂得安慰失恋的顾客。奇怪的是,孩子眉心那粒红痣始终未褪,每逢月圆之夜,竟隐隐发亮。周玲玲带他去看医生,查不出异常,只说“胎记而已”。可赵道长再次出现时,盯着孩子看了许久,摇头叹息:“此子命中‘七杀格’,主情路繁复,一生当娶七妻,七段姻缘,方得圆满。然福祸相依,若贪多,则散;若执一,则孤。”

夫妻俩听得心惊,却不敢告诉孩子。他们只希望他平安长大,远离那些玄虚的命运预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