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玻利维亚 文化先行(1 / 2)
拉巴斯的清晨带着高原特有的清冽,阳光穿透稀薄的空气,给这座建在山谷间的城市镀上一层金辉。史国栋站在酒店露台,望着远处白雪皑皑的伊利马尼峰,深吸了一口带着青草气息的空气,胸口微微发闷——3650米的海拔让这位常年穿梭于平原的企业家有些许不适,但眼中的光芒却愈发炽热。
“史总,印第安古柯协会的代表已经在楼下等候了。”助理陈阳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翻译好的会谈提纲,“按照您的吩咐,我们提前准备了殷朝玉琮的仿制品,还有四川特产的苦荞茶。”
史国栋转过身,身上的深色西装衬得他身形挺拔,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常年奔波的干练。“小陈,记住,咱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是来认亲戚的。”他拍了拍陈阳的肩膀,拿起桌上的青铜纹样书签,“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这是咱们和他们最亲的纽带,说话要真诚,不能有半点儿商业套路。”
电梯里,陈阳忍不住问:“史总,您真的确定这种文化认同能管用?之前在秘鲁拓展时,虽然也接触过印第安部落,但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占比超过一半,他们的文化自豪感会不会更强?”
“正因为强,才要用文化打动他们。”史国栋指尖摩挲着书签上的云雷纹,“你想想,他们祖祖辈辈流传着‘来自东方的祖先’的传说,咱们带着殷朝的文物仿制品,带着和他们血脉相连的证据,这比任何广告都管用。川渝火锅讲究一个‘团圆’,一家人围炉涮肉,这和印第安部落的集体生活理念,本质上是相通的。”
酒店大堂里,三位印第安人已经等候多时。为首的老者穿着深色羊毛坎肩,肩上披着绣着几何纹样的披肩,脸上刻着岁月的沟壑,正是古柯协会的首领瓦里诺。他身后的年轻人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却戴着传统的编织礼帽,手里紧紧攥着一本磨损的印第安历史书——那是翻译兼向导马里奥,一位精通西班牙语、克丘亚语和中文的混血儿。
“史先生,欢迎来到玻利维亚。”瓦里诺站起身,伸出布满老茧的手,声音低沉而厚重,“马里奥告诉我们,你们来自遥远的中国,是我们祖先的故乡。”
史国栋快步上前,双手握住瓦里诺的手,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瓦里诺首领,能见到您是我的荣幸。我们确实来自中国,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或许曾一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示意陈阳拿出玉琮仿制品,“这是我们殷朝的文物仿制品,上面的纹样,和你们部落的编织图案,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瓦里诺接过玉琮,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异。他仔细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又转头和身边的部落长老低声交谈了几句,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没错!这和我们祖上传下来的图腾太像了!”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史国栋,“史先生,您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的祖先真的来自中国?”
“千真万确。”史国栋指着玉琮上的兽面纹,“您看这个图案,在我们中国的殷朝遗址里随处可见,而你们的编织品上,也有类似的几何纹样和动物图腾。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语言中,有些词汇的发音和克丘亚语非常接近,比如‘玉米’,我们叫‘玉蜀黍’,你们叫‘choclo’,这绝不是巧合。”
马里奥在一旁补充道:“首领,我在大学时研究过印第安起源的学说,其中‘殷人东渡’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史先生带来的文物和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观点。”
瓦里诺沉吟片刻,突然拍了拍手:“好!既然是亲人,那我们就以亲人之礼相待。史先生,您这次来玻利维亚,是想做什么?”
史国栋微微一笑,切入正题:“首领,我是做餐饮生意的,在我们中国,有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美食叫‘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鱼’和‘羊’合起来是‘鲜’字,象征着团圆和富足。我想把这道美食带到玻利维亚,不仅是让大家尝到不一样的味道,更想让印第安部落的年轻人能掌握一门手艺,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
“火锅?”瓦里诺皱了皱眉,显然对这个陌生的词汇感到困惑,“是像我们的炖菜一样吗?”
“有点像,但更热闹,更有氛围。”史国栋解释道,“我们会准备一个中间有火的锅,里面盛满精心熬制的汤底,大家围坐在一起,把新鲜的鱼肉、羊肉、蔬菜放进锅里涮熟,然后蘸着调料吃。冬天吃暖和,夏天吃痛快,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朋友聚会,都非常合适。”他拿出手机,打开火锅的视频和图片,“您看,这就是我们的火锅,食材丰富,味道鲜香麻辣,也可以根据大家的口味调整辣度。”
瓦里诺和长老们凑在一起,认真看着手机里的画面,时不时发出小声的议论。马里奥在一旁耐心翻译,把汤底的配料、食材的选择一一解释清楚。
“听起来很不错。”瓦里诺点点头,“但我们印第安人有自己的饮食传统,大家能接受这种味道吗?而且,我们的年轻人大多没有做过餐饮生意,能学会吗?”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和您商量的。”史国栋语气诚恳,“我们会免费为部落的年轻人提供培训,从汤底熬制到食材处理,从服务礼仪到经营管理,都会倾囊相授。而且,我们会结合印第安人的饮食习惯,调整火锅的口味,比如减少辣度,增加玉米、土豆等本地食材的比例。”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市场,我相信只要味道好、价格公道,就一定能受欢迎。玻利维亚有很多游客,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
一旁的部落长老插了一句:“史先生,您说的培训是免费的?那您图什么呢?”
“我图的是长久的合作。”史国栋坦诚地说,“我希望印第安部落能成为我们在玻利维亚的合作伙伴,我们提供技术、品牌和管理支持,部落提供场地和人力,赚了钱我们按比例分成。这样一来,大家共赢,才能长久发展。”
瓦里诺沉思了许久,目光扫过史国栋真诚的脸庞,又看了看身边期待的长老们,终于下定决心:“史先生,我相信你。我们部落有二十个年轻人,他们都很勤奋,愿意学习新东西。如果你不嫌弃,我们可以先试试。”
“太好了!”史国栋激动地握住瓦里诺的手,“首领,您放心,我一定会让这些年轻人学到真本事,让川渝火锅在玻利维亚落地生根。”
当天下午,史国栋就带着陈阳和技术团队,跟着瓦里诺来到了位于拉巴斯郊区的印第安部落。部落里的房屋大多是传统的土坯房,屋顶覆盖着茅草,院子里晾晒着玉米和古柯叶,孩子们穿着鲜艳的传统服饰,好奇地围在他们身边,睁着大眼睛打量着这些陌生的“亲人”。
“史先生,这是我们部落的公共场地,平时用来举办祭祀和庆典,现在可以用来做培训场地。”瓦里诺指着一片平坦的空地说,“食材方面,我们可以提供本地的羊肉和淡水鱼,还有玉米、土豆、藜麦这些蔬菜,都是纯天然的。”
史国栋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场地很好,食材也非常新鲜。我们的技术团队会尽快搭建临时厨房,明天就可以开始培训。”他转头对技术总监李师傅说:“李师傅,麻烦你明天先给大家演示一下鱼羊鲜火锅的基础做法,注意控制辣度,多加入本地食材,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李师傅是川渝火锅的资深厨师,有着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史总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调整后的配方,保证既保留川渝火锅的鲜香,又符合印第安人的口味。”
傍晚时分,部落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篝火熊熊燃烧,印第安人穿着传统服饰,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嘴里唱着古老的歌谣。史国栋和陈阳被邀请加入其中,虽然舞步生疏,但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史先生,尝尝我们的奇恰酒。”瓦里诺端着一碗浑浊的酒走过来,递到史国栋面前,“这是我们用玉米酿造的,代表着我们的热情和诚意。”
史国栋接过酒碗,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酒液带着玉米的清香,口感醇厚,虽然度数不高,但后劲十足。“好酒!”他竖起大拇指,“比我们中国的米酒还要香醇。”
瓦里诺哈哈大笑:“史先生是爽快人!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史国栋看着篝火旁载歌载舞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玻利维亚之行,不仅仅是一次商业拓展,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只要用心对待这些“亲人”,川渝火锅一定能在这片高原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第二天一早,临时厨房就搭建好了。史国栋让人从国内带来的火锅设备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食材也已经清洗处理完毕:新鲜的羊肉切成薄薄的肉片,鱼肉片得晶莹剔透,本地的玉米、土豆、藜麦被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还有各种香料和调味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二十个印第安年轻人早早地就来到了培训场地,他们穿着整洁的衣服,脸上带着既兴奋又紧张的神情。其中一个名叫卡米拉的年轻女孩,眼神格外灵动,一直好奇地打量着桌上的设备和食材。
“大家好,我是李师傅,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会教大家制作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李师傅站在众人面前,笑容可掬地说,“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有没有人吃过辣味的食物?”
年轻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马里奥翻译后,卡米拉怯生生地举起手:“我在拉巴斯的餐厅吃过一次辣味的炖菜,感觉又辣又刺激,但还挺好吃的。”
“很好!”李师傅赞许地点点头,“川渝火锅的特色就是鲜香麻辣,但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口味,把辣度降到最低,突出食材本身的鲜味。今天,我们先从汤底熬制开始学起。”
李师傅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讲解:“鱼羊鲜火锅的汤底,是用鱼骨和羊骨熬制而成的。首先,我们要把鱼骨和羊骨焯水,去除血沫和杂质,然后加入姜片、葱段和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熬两个小时,让骨头里的鲜味充分释放出来。”
他一边说,一边将焯好水的骨头放进大锅里,加入清水和调料。火焰舔舐着锅底,锅里的水很快就咕嘟咕嘟地烧开了,一股浓郁的鲜香弥漫开来。印第安年轻人纷纷伸长脖子,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哇,好香啊!”卡米拉忍不住赞叹道,眼睛紧紧盯着锅里翻滚的汤汁。
“这只是基础汤底。”李师傅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要加入秘制的香料包,里面有八角、桂皮、香叶、草果等十几种香料,这些香料能让汤底的味道更加丰富。但大家要注意,香料的用量一定要精准,多了会发苦,少了则香味不足。”
史国栋在一旁补充道:“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记好每一个步骤和每一种食材的用量。我们会把配方和操作流程都写下来,发给大家,方便大家课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