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5(1 / 2)
上,那如女子般阴柔的微笑更加地浓郁了。
但谁都没有注意到一直岿然不动的大梵天。他本是紧紧合在一起的双眼微微地张开、双眉略微地皱起
第33章天本章字数:4729最新更新时间:2007111700:18:420
“天”,梵语devaoka,音译为“提婆”。
“天”,在佛教中主要是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而感得的殊胜果报。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这时的天称为“天人”或“天众”,并非宇宙意义上的天。佛教以为,“天”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去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部。但是“天”虽然处于诸有情界中最高最优越的地位,能获种种享受,但仍未跳出轮回,一旦前业享尽,便会重新堕入轮回之中。另外,佛经中说到“天”时,除了指作为正报的有情众生之一类外,还指其依报即这些有情众生的生存环境。佛教也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其中欲界有六天,包括四天王天、韧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一说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等。作为佛教造像的表现题材的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众生一类的意义上说的。只不过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
严格意义上讲的二十诸天:
1、大梵天是梵文
ah的意译。“梵”的意思是“清净”、“离欲”。梵天与毗湿奴、湿婆合为印度教三大主神。据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等所说,宇宙出自飘流于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飘流一年后,以意念力把卵壳破为两半,为天,为地,天地间出现了气体空间,以后是水、火、土、气、以太五要素,再以后是众神、星辰、时间、高山、平原、河流,出现了人、语言、情欲、愤怒、欢乐、忏悔,最后梵天自身也一分为二,一半为男,一半为女,他还创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后,有时是释迦的右胁侍,手持白拂尘。他又是色界初禅天之主,称“大梵天王”;
2、帝释天梵文音译是“释迦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因陀罗即帝释是印度古老文献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后,被视为忉利天之主。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此处的“天”当指依报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方面的天。同样帝释天即可以指作为三十三天之主的天神,也可指其依报。照佛教说法,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帝释天。帝释天以人间百日为一日,寿长一千岁,即合人间十万岁。传说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曾三十多次转生帝释天。据杂尼迦耶天杂品所说,作为忉利天主的帝释的前生是个叫摩伽的婆罗门,他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为天主,即帝释或帝释天,其余三十二人为辅臣,即其他三十二天。帝释并不断七情六欲。据譬喻经说,阿修罗王之女容貌姝丽,帝释天以重金聘求,并且扬言,如若不允,即诉诸武力。阿修罗王大怒,遂爆发大战。经多次酣战,互有胜负,最后讲和,阿修罗王以女纳于帝释,而帝释则以甘露作为回报;
3、金刚密迹佛教中一位手持金刚杵专事守护的天神。他是夜叉神的总头目,所以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夜叉本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人半神的小精灵,以“捷疾”著称,并非地道的恶魔。大日经疏卷一说:“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翻或云密迹。若浅略明义,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
4、大自在天是梵文ahevara的意译,音译为摩醯首罗。据说他住在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称“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神话中的原型即是湿婆。湿婆是毁灭之神,又是苦行与舞蹈之神。据说他有极大的力量,头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还能主宰人间的一切悲喜荣辱。其形象据说有五个头,三只眼,四支手,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浑身涂灰,颈上绕着蛇,乘坐条大白牛。将他作为主要崇拜对象的宗教派别,在佛典中被称为“自在天外道”或“涂灰外道”等,佛教亦将此神吸纳进来作为自己的守护神,配于色界之顶。又因其居住不同而有大自在天、商羯罗天、伊舍那天等种种名称;
5、散脂大将是梵文anika,又译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散脂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药叉将之一。其余的是:宝贤大将、满贤大将、众听大将、应念大将、大满大将、无比大将和密严大将。佛教中有四大天王各有二十八部众鬼神将帅的说法,其中尤以散脂大将的地位最高,他统帅二十八部众,巡行世界,赏善罚恶。其来历一说是鬼子母的儿子。陀罗尼集经说“鬼子母有三男,长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将,”一说是鬼子母的丈夫。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说,半支迦散脂与鬼子母曾指腹为婚,长大后成亲,还生了五百个儿子。散脂大将为金刚神将模样,手持铁矛;
6、辩才天是梵文srasvati的音译,又叫大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还称美音天、妙音天。这是一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云:“若人欲得最上智,应当一心持此法,增长福智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财者得多财,求名称者得名称,求出离者得解脱,必定成就勿生疑。”其性别,佛经中也说法不一,但以女性为多。辩才天本是印度沙拉斯瓦地河现已不存河神的神格化,在吠陀中就是重要的女神而受到崇拜。以流水的妙音,而成为音乐之神,又是智慧学问之神,雄辩技艺之神。据说她有两副面孔,一副是大美人,一副是丑八怪,以供不同场合使用。她那一双利眼,常让人不寒而栗;
7、大功德天即吉祥天女。梵文ahavi的意译,音译为“摩诃室利”,“摩诃”意为“大”,“室利”有二义:功德和吉祥,合起来就是大功德或大吉祥。和辩才天一样,其原型在吠陀时代就受到信奉。在印度教神话中,她是毗湿奴的妃子,被尊称为“伟大的神”。传说她是搅动乳海时出现的,所以又有“乳海之女”的名称。在佛教中,据说她成了毗沙门天的妃子或妹妹。依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她住于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居城有财城。又据该经所述,功德天在前生种下许多善根,只要今世之人念此天女的名称并供奉,即可以其功德,使祈愿的人五谷丰收,财宝充足,一切衣食皆可满足。随着金光明经的普及,人们对于功德天的信仰也日渐兴盛。她的形象在金光明经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在毗沙门天王经中说,她眼目修长,面部神情宁静,头戴天冠,以璎珞、臂钏装饰。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执开敷莲花。在陀罗尼集经中记得更为详细,说他容颜端正,两臂有各种璎珞环钏。头戴宝冠,身披天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执如意。其左右有五色祥云,如散花天女。背后有七宝山,天上五色祥云里有六牙白象。象鼻绞玛瑙瓶,瓶中倾出种种宝物,灌于功德天顶。天神背后画百宝华林,头上作千叶宝盖,盖上有诸天伎乐,散花供养;
8、韦驮天佛教护法天神。韦驮天梵名作“私建陀提婆”,直译意为“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