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雄 > 第2125章 好命

第2125章 好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正月十五,上元节。

它是新一年的开头,也是上一年的结尾,对于如今的大唐上下来说,这是一个官民同庆的盛大节日。

尤其是今年还逢了开国整年,就更受重视。

上元节赏灯,燃放焰火,都属于是正常流程了,办了几次,别说长安的各个衙署,就算是地方上,也已熟的不能再熟。

另外皇帝偶尔还会召集群臣在城楼上露个面,有一年李破,李碧夫妇两个兴之所至,还混进观灯的人群,沿街游逛。

今年李破本来打算让羽林军,屯卫军出人,由苏定方等辽东有功将士率领,搞个不大不小的阅兵式,显示一下大唐军威来着。

可后来闹出了许多事情,连兵部尚书都撤职了,李破也就没了这个心思。

上元节当晚,他带着宫中的嫔妃在城门楼上亮了个相,看了看长安灯会的夜景,便带人回宫去了。

宫中大排宴宴,也没再召集臣下,李破只和嫔妃欢饮。

鼓乐齐鸣,莺歌燕舞。

李破这次算是一头扎进了脂粉堆里,进了温柔乡,睡了英雄冢。

第二天他就念叨着芙蓉帐暖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从塌上爬了起来,一边揉着老腰,一边感慨岁月不饶人,还是得好好保养。

别说什么多活几年,起码得保证五十岁上还能顶天立地吧……

放纵了一晚,身体上虽然有点不适,可精神上却很餍足。

上元节一过,朝廷这台庞大的机器也就正式运转了起来。

李破还没到太极殿,坏消息就来了,礼部尚书李纲殁了,让李破着实震惊了一下。

之前太医们可不是这么说的,都说李尚书旧疾缠身,好好将养一段日子许就又能上朝了,主要是李纲精神头一直不错,就算病情有所反复,也不至于……

…………

虽说李破觉着李纲年纪太大还不愿致仕,有些说不过去,也有心让李纲让出位置,可也没存其他的心思。

朝廷正常的新陈代谢,老人们该退就要退下去,七老八十的人再是能干,也不如年富力强的人来的灵省。

像裴世清就比较清醒,朝堂上日渐平稳之后,人家立即选择了急流勇退,回家荣养去了。

李纲和裴矩,苏威等人相像,不服老是一方面,他们对权力的追逐过于痴迷执着了。

裴矩离着远,一直以中书侍郎的名义干着行台尚书令的活,因为他的年纪和威望,李破让他坐镇洛阳,还是挺放心的。

哪天殁在任上,李破立即给他大操大办,都不带犹豫的。

李纲不一样,这人一辈子活的是个名声,没干过什么正事,教导太子更是极为扯淡,也没见他把杨勇和李建成教的多好。

以结果来看,所谓的规谏太子在他身上就是笑话,既不能辅佐太子勇往直前,争得皇位,又不能出谋划策,使太子地位稳固。

太子都死了,他却屡屡安然无恙,顺便名望着于天下,这是什么操作?看不太懂。

当初给李原找老师的时候,李破夫妇两个都没怎么犹豫,就把老李排除在外了。

同样这也是李纲官声极好,李破却很难亲信的原因之一。

当官的,到了李纲这个地步,从经历到结果都明明白白,李纲在实务上少有建树,是靠着名声吃饭的人。

朝堂上少不了李纲这样的人物,却不必太过看重……

只是没想到,老李突然就这么没了,李破听到丧讯之后,就觉着吧……难道我真是天命之主,心想事成?

李破有些庆幸,好在没做什么过分的举动,不然老李这么一没,一口大锅不得直接扣在他这个皇帝头上?

接着他就想到了老丈人,他派了丈人去探望李纲,一直没有回信。

老丈人啊……可是有手黑的前科,刘弘基,柴绍,萧铣,高句丽王,落他手里的都被他给杀了。

不会是老丈人又用了手段吧……这就有点过了啊。

…………

李纲是今早没的,估计是旧疾引起了突发的并发症,这个没什么意义,李纲属于是老死于床榻之上,是善终。

作为皇帝就是加恩而已,加恩到什么地步,得跟臣下们商量一下。

李破招来秦王李原和尚书令温彦博到太极殿,让他们两人去给李纲治丧,顺便问问李纲的家人,李纲临终之前有没有什么遗言,或是家人有什么要求。

一应事宜皆从优从厚,但不能过分,温彦博也颇为赞同,这是基于李纲的名望给予的厚待,有表率的作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