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5章 好命(2 / 2)
温彦博和李纲不睦,可两人完全是政见不和所致,没有私仇,而今人死债消,若是在人家亡故之后还来作梗,那就太下作了。
李原和温彦博走后,李靖匆匆入宫来见。
他是真没想到李纲看着好好的,竟然突然就没了。
这下倒是省事,什么都不用说,什么也都不用做,只入宫跟皇帝禀报一下即可。
李破这才知道,老丈人上门前去探望,却被李纲堵了回来,这事闹的吧……李纲要是能痛快点,还能多留下一点善缘,如今就不用想了。
李破只让李原去探问,态度就很明确了,并不想在李纲丧事上做什么文章给别人看,只按照朝廷重臣丧故的流程走就可以。
礼部尚书之职先由礼部侍郎刘善因暂代。
转头李破就又想着,凉州总管李武在外多年,那是和他一道去过辽东的老人,还是亲戚来的,非是宇文歆可比,李武回朝之后,又该给个什么职位?
想想李武那铁罐头一样,丝毫没有遗传到三原李氏优点的身材,李破也是挠头,李武往朝堂上一站,估计能把大家的形象拉低不止一个档次。
也就比阿史那大奈那个丑鬼强上一些而已。
…………
李破听着老丈人的感慨,对李纲其人颇多推崇,惋惜之意溢于言表,让李破也是有点哭笑不得。
你说你和李纲两个不搭噶的人,就上门去探病,还不怀好意,怎么就被李纲的人格感召了呢?
其实他也知道,李靖的是非观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有些过于简单了,这让李靖在朝中受人尊敬,却无法打开属于自己的局面。
但凡他拿出点在江陵或是马邑时的手段和魄力,都不会是这个样子。
有些人就是如此,独当一面的时候几如神助,可一旦有了框架牢笼的限制,就会渐趋平庸,李靖好像尤其如此。
李破只好耐着性子安慰老丈人,让他把心放在裁军的事情上来,莫要分心他顾。
等李靖走了,李破才觉着有些不对劲。
老丈人这事办的黏黏糊糊,本该心虚才对,怎么闹来闹去,还得他这个皇帝来好言劝慰?呀,好你个老李,莫不是把心眼全用到女婿身上了?
…………
李靖出了宫城,悄悄松了口气,这事算是有了个结果,不用再担心事了。
李纲……貌似刚直,一心为公,实则贪恋权位名望,非是正人。
李靖也不傻,能被李纲糊弄一时,回去静下来细想也就想明白了其中关节,心中难免懊悔。
他懊悔的次数有点多,每次大差不差,他自己都有点习惯了。
也正因如此,他最恨别人摆弄于他,嗯,女婿除外,那是一家人(皇帝),于是李纲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来了个大反转,伪君子成了李纲的代名词。
不过作为尚书左仆射,他还是得去李纲陵前拜一拜。
韦节已在宫外等着他了,见李靖出了宫门,迎上去低声问道:“可还顺利?陛下没说什么吧?”
李靖小声笑笑,“陛下得偿所愿,还能说什么?”
看着语调轻快的好友,韦节也是一阵牙疼,这话说的……若是皇帝听了,怕是要跟丈人翻脸。
其实他担心的不是这个,“陛下真没说别的什么?”
李靖诧异的看过来,“贤弟何意?我都按你说的做的,陛下也是好言行相慰,不是一如贤弟所料?”
韦节,“之前没敢跟大兄提起,怕大兄在陛日,李纲就殁了,陛下知道了能不多想?”
李靖捋了捋胡子,“不至于……咱们上门连话都没说几句,就听李尚书的指教了,贤弟多虑了,此事和咱们有什么相干?
过后你派人去知会一声武士彟,让他莫要出去乱说……
他是要谋少府少监的职位吧?也不是什么大事,给他便是,若传出闲话来,只管寻他说话。”
韦节点头,大兄其实什么都明白,就是……反应慢了些,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那么多的胜仗?奇哉怪也。
李靖大手一挥,“走,一起去给李尚书送送行。”
等两人上了马,李靖对韦节语重心长的道:“贤弟啊,你心思活络,为兄远不如你,可岁月不饶人,老了老了,你可莫要学这位李公。
什么事都要看开些,追名逐利,世之常情,可过犹不及,到时闹的面目可憎,岂非不美?”
韦节点头听训,随后才轻笑一声道:“大兄许是忘了,小弟自入仕以来,都是官位追着小弟跑,小弟可从未强求过什么。
去年小弟专程找袁太史算过一卦,他给了我一句惊涛骇浪一扁舟,福山寿海自巡游,哈,可不就是一生平安,福禄相随吗?那还争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