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代晋 > 第一五一三章 浮生(续)

第一五一三章 浮生(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徽点头道:“辛苦你了。有件事,我想我必须跟你解释清楚。”

顾青宁看着李徽,轻声道:“夫君不必解释,我顾青宁是那不识大体之人么?两位堂兄的事情,是他们自已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近十万将士的性命,夫君的大业岂容他们破坏。东府军那么多将士战死沙场,别人家的男儿能死,我顾家之人便不能么?只可惜他们不是战死疆场,反令我顾家蒙羞。阿爷和娘亲从淮阴过时,我也是这么说的。夫君,你莫怪罪阿爷,他是顾氏家主,不能无动于衷。我想,将来他们会想通的。至于我,你更不必担心,我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李徽呆呆的看着顾青宁,一时间无话可说。他本以为顾青宁会责怪自已,自已想好了许多大道理和安慰之词来见她。结果,到此刻什么也说不出来。

李徽放下锄头,走向顾青宁,伸手将她搂在怀中。在她耳边轻声叹息道:“有妻若此,夫复何求?青宁,你放心,岳父只是一时之气,迁怒于我。我只是希望他回吴郡冷静冷静。将来,我自会请他回来的。我不希望,这些事让你我生出芥蒂,你知道,我心中颇为内疚。于法于理我只能那么做,但于情,我却心中有亏。谢谢你能如此大度。”

顾青宁紧紧抱着李徽,低声道:“我知道的。我知道的。

……

李徽原定的赶回大军的行程在二月二十六。但恰逢苻锦之女李念的生日,故而李徽决定推迟数日,陪伴李念过个生日。因为李恩的生日也在二月,只是已经过了日子,此番也同时补办。同时也兑现答应他们的再来看望他们的诺言。

当日李徽带去了两支小兔子和一头梅花鹿作为礼物送给李恩李念兄妹二人,两个小家伙开心不已。张彤云等人虽然没有出席,但派人送来了一些礼品,表示祝贺。

当日热热闹闹的摆了宴席,苻宝苻锦也都欢喜。

就这么一耽搁,便到了三月初了。三月初二,出发的一切都准备就绪,行前李徽叫了众人一起相聚。当日午间,酒席刚刚摆上,众人尚未入席,仆役前来禀报,说荀康等人前来求见。

李徽忙出来迎接,见到荀康赵墨林等人大笑道:“诸位这么心急么?晚间自当和诸位话别,诸位怎地现在就来了?”

赵墨林哈哈大笑道:“那可等不及了,我等急着喝主公的喜酒了。”

“喜酒?喜从何来?”李徽讶异道。

荀康抚须笑道:“刚刚接到禀报,朝廷宣诏官员已至射阳湖。约莫一个时辰便至。宣旨的官员是谢琰谢大人,他透露了旨意的内容。恭喜主公,获赐唐王之爵。从此之后,便是王了。”

李徽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荀康笑道:“听说,此番刘裕也获封宋王,呵呵,陛下倒是懂得一碗水端平,一下子封了两个异姓王。”

赵墨林沉声道:“主公封王乃是众望所归,那刘裕算什么东西,却也封王。”

荀康笑道:“那倒是。那刘裕怎同我家主公比肩。但无论如何,主公这个王爵乃是水到渠成之举,这才是主公能配得上的爵位。”

众人纷纷称是,一群人议论纷纷,情绪热烈。消息传到厅中,张彤云谢道韫都颇为惊喜,一时间互相侧目,相视而嘻。夫荣妻贵,夫君封王,妻妾们自然荣耀。谁不希望李徽的地位得到朝廷的肯定,功勋被认可。无论你实力多强,无论你有多大的功劳和名望,被朝廷认可还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此所谓名正言顺。之后做许多事,他人便无权置喙。

这就好像大晋实行的士族认可制度,一个人哪怕再有地位和功劳,在豪阀大族掌控的领域没有得到士族的认可,那便依旧是寒门小族,依旧享受不了该士族享有的特权。得到了认可,哪怕你再没本事,也照样可以中正上品入仕,混入利益集团之中。

李徽对这件事倒是没有心理准备。不过这终究是荣誉,倒也值得高兴。而且很显然,这正是自已希望达到的目标。在地位声望上对冲刘裕,不让其专美于前。北伐达成的目的之一便在于此。

刘裕封宋王倒是不意外,李徽早有这样的预期。毕竟历史的进程便是如此。刘宋之朝代晋而立是真实历史的进程。只不过,在这个位面之中,和他刘裕一起封王的多了个自已罢了,当有不同的进程才是。

李徽只是好奇,这唐王之号从何而来?记得当年司马道子要给自已封淮南王,自已身在徐州,或许封个徐州王什么的,跟这唐王有什么干系?而自已姓李,想到李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意义,李徽顿时冒了一身的汗,赶紧劝自已不要胡思乱想。

一个时辰后,风尘仆仆的谢琰在众人的期待之中抵达淮阴。谢琰顾不得喝口水,便宣读了诏书。诏书内容同荀康等人之言并无二致,赐李徽唐王之爵,以冀州十郡为国,可设属官,建殿宇。另有其他出行规格和待遇。

宣旨之后,谢琰笑着向李徽道贺:“恭贺弘度兄受封唐王王爵,此乃弘度兄应得之封。朝廷上下得知收复关东之地的消息,欢欣鼓舞。官民无不赞誉有加。东府军之名也扬于天下。不容易啊,弘度兄,瑗度给你道喜了。”

李徽连连道谢,于是重开宴席,引众人入座。所有人都高兴的很,酒席上气氛热烈。

酒过三巡之后,李徽询问了唐王之号何来的疑惑。谢琰便将不久前在朝堂上的争执和自已提议唐王之号的事情告知李徽和众人。

众人由此方知,原来唐王之号乃是取尧帝于冀州建陶唐之国的典故。

赵墨林大声叫好道:“瑗度做的好,上古尧帝立国,后为一代圣君。今唐国再立,主公之贤或不亚于尧舜,将来唐国必兴,天下必安。”

李徽连忙阻止道:“墨林兄喝醉了,这些话可不敢说。我何德何能,能和尧舜相比?这种话说出去贻笑大方。今日当笑话说一说便罢了,再不可言。这可是大忌讳。”

赵墨林自知失言,佯醉打哈哈敷衍过去。

席间谢琰又谈及朝廷内部之事,显得颇为焦灼。王谧之流安插刘裕一系官员,攫取重要职位。朝廷财税物资十之五六被输送给江州之军,供刘裕扩军。此为不祥之兆。又说有人对李徽能否全部收回关东之地提出疑问,封王之时,有人用这样的理由阻挠。

对此,谢琰也提出了自已的想法,不如见好就收,稳固关东东南之地,确保收复之地不失。

李徽哈哈而笑,告诉谢琰不必担心。此次北伐务必成功,自已不会为了这些疑问便停止脚步,也不会为了保全爵位而半途而废。

“我东府军北伐,乃是收复故土,解民倒悬之苦。至于爵位名望,都是附带之物罢了。你回去后奏明朝廷,我东府军将高歌猛进,收复关东,将魏国赶回北地。另外,我还将进军关中,收复故都。让陛下等着听好消息便是。他人诋毁之言,在大业面前不值一提。”

就连徐州众人也对李徽这番话感到惊讶。李徽的目标居然还包括关中之地,这还是第一次提及。不知是酒意作祟,封王的喜悦让他脱口而出,还是他心中本就有这样的打算。亦或是故意让谢琰传话,有别样的目的。

酒席散后,谢琰拜见谢道韫,姐弟二人各叙别情,颇为欢喜。李徽又命人请来此番随自已出征的原北府军将领,谢琰的老部下高衡诸葛侃等人前来相见。高衡诸葛侃等一杆将领在淮阴休养多日,此番李徽回来,两人联袂求见,请求跟随东府军北伐,李徽答应了他们。

谢琰得知两人即将随同出征,于是谆谆叮嘱二位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要打出威风来,因为他们代表了已经湮灭的北府军的最后的余晖。

“二位将军,当年我阿兄北伐未果,饮恨邺城。此番二位跟随弘度兄北伐,也是践行阿兄遗志。二位倘若能建功,阿兄在天之灵也必会欢喜。希望二位能够凯旋而归,届时瑗度必为你们设宴庆功。”

高衡诸葛侃两人回忆起当年之事也是热泪盈眶,连连应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