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二章 北进(二合一)(2 / 2)
“哈哈哈,正是。老子也要娶水灵灵的贵家女,家里那个黄脸婆看的都要吐了,见了她老子都硬不起来。”
“哈哈哈。”
众人哄笑叫嚷,气氛热烈。
刘裕呵呵而笑,他不在乎这帮人说些什么话,他只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此去能够踏踏实实的为自已而战。只要他们能够帮自已收复关中,刘裕不在乎和他们称兄道弟。
“席乐,开拔吧。”刘裕对身旁的刘毅道。
刘毅点头,大声喝令道:“传令,大军上船,即刻开拔。”
号角声呜呜而起,码头上号炮齐鸣。伴随着号炮鼓角之声,刘裕的数万兵马开始登上战船。数百艘兵船轮流靠岸让兵士们登船,于午后未时尽数登船成功。刘裕等人也登上了一座大型兵船。在叮嘱了几句留守于江陵的长子刘义符之后,起锚扬帆启航,溯流而上,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巴东。
……
刘裕率兵马溯流而上,经过五日航行抵达巴东郡。至此便再无水路可行,若再溯流沿江而上,便要进入益州了。而刘裕大军的目的地在汉中,故从巴东郡弃舟登岸,直往西北行可至。
陆上的行程比之水路艰难百倍,过巴东郡之后,便进入了大巴山区域。所携的大量辎重车马要在崎岖的山道之中通行实在是太不容易。
好在之前刘裕已经派人修缮道路,在险峻处搭设栈道,开辟山口,架设桥梁,尽量让道路变得通畅些。因为有火药的存在,让许多之前难以实施的修缮工程得以实施,大大的降低了行军的艰难。
饶是如此,大军和辎重赶到南郑之时已经是六月下旬。从江陵到汉中,光是路途之上的行军便花了二十多日。
此时此刻,梁州治所南郑周边已经是大军云集。刘裕率领而来的五万大军是最后一批。在此之前,由益州刺史毛璩父子率领的三万大军已经抵达半个多月。梁州刺史诸葛长民和右将军诸葛长生率领的六万兵马也在十余日前抵达。待刘裕刘毅等人率军抵达,整个北伐的大军已经全部集结于此。
南郑城池不大,根本驻扎不了这么多兵马,于是大军便沿着城外汉水两侧的旷野之地扎营。一时间,沿着汉水两岸里许之地扎下的联营蔓延三十余里,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每日汉水两岸兵马来去,践踏的地面上的青草都干枯,尘土飞扬。活生生将这汉中山中草木繁盛之地踩成了戈壁荒漠一般。
不光是兵马聚集,十几万民夫押运粮草物资车辆抵达此处后,南郑周边更是成为了数十万人云集之所。让这处西北群山之中的盆地变得嘈杂无比,让山野失去了宁静。
当然这些都没什么,汉中作为作战的前进跳板,此次北伐的出兵之地,注定要经历一番摧残。
六月二十七,抵达南郑之后的次日上午,刘裕便召集军中主要将领,商议进军之策。
南郑军衙大堂之中,气氛肃穆。刘裕军中高级将领和官员悉数在此。刘穆之、刘毅、诸葛长民、诸葛长生、左将军檀道济、益州刺史毛璩父子、参军将军沈田子,刘裕的二弟刘道怜三弟刘道规,儿子刘义真刘义隆等人也在列。
刘裕从后堂出来抵达大堂之上后,众人分列两侧纷纷躬身行礼。
“我等参见宋王。”
刘裕摆摆手,在军案之后坐定。沉声道:“诸位,大军已集结于此,行动也将开始。大军每淹留一日,便要损耗大量粮草物资,故而,我们当尽快定策出击,不能耽搁。故今日召集诸位商议出击之策。”
众人齐声应诺。
刘裕大声说道:“此次北伐关中,事关重大。诸位都当知道,此次北伐之重要。这一点便不再多言。眼下大军云集,北边山峰阻隔之处,不到数百里外便是长安。虽然距离不远,但是地形阻隔,也非易于之事。自古从关中北伐之战,每多凶险。我们要商议出一个好办法才是。道和,你给诸位讲讲眼下我们面临的局势。”
刘穆之出列躬身道:“遵命。”
刘穆之咳嗽一声,走向侧翼墙壁,伸手一拉,墙壁帷幕拉来,露出一张挂在墙壁上的硕大地图来。上面圈圈点点,画着各种箭头和线路,标注着城池名称。
“诸位,这是汉中北上的地形路线图。自古以来,自汉中北伐,需穿越秦岭之地。自秦汉之时,便有古道纵横。此图列出古来北伐行军的几条路线,容我为诸位一一解释,以抉择从何处出兵的路线。”刘穆之从旁边拿了一根柳条棍,指向墙壁上挂着的地图说道。
众将看着那地图圈圈点点,确实有些不太明白,于是纷纷道:“有劳了。”
刘穆之将柳条指向地图左侧,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线点在一处城池方位,沉声道:“这里是祁山。这条最西边的路径便是祁山道。相信诸位都有所耳闻。这条道路便是当年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北伐选择的道路。相传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北伐,便率军从此道进军。诸葛孔明乃军事大家,他选择从这条道走的原因便是因为祁山道相对宽阔平整,有利于大军行军。出祁山便可抵陇右之地,一旦占领陇右之地,便可站稳脚跟,威胁长安。此乃最利于大军进攻的路线,得陇右陇西之地后,关中便如瓮中之鳖,一举可克。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便是路线太长,旷日持久。粮草供应恐成困难。且在攻长安之前,需同陇右陇西之地兵马交战,损耗兵力。若不能克,则连长安都摸不到了。道路安全,地形不算险峻,但难取要害之地。”
众人自然知道诸葛亮北伐之事,那是诸葛亮一生最黑暗的时刻。失街亭,兵败五丈原,死于北伐之中,多少人为之扼腕悲叹。虽然失败了,但以诸葛亮的智慧,既然选择出祁山而北伐,必有他的道理。
“这一条,是陈仓道。”刘穆之的柳条向右横移,落在另一条线路上。
“陈仓道乃是不错的行军道路,隐秘性很好,也不算崎岖。若能夺下陈仓,则可直取长安。不过,陈仓道上的大散关来险峻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且自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成功后,此处乃严加防范之点。恐不易突破。”
“这一条是褒斜道。此道险峻,多有栈道。栈道一旦被破坏,便难以通行。因为道路险峻,车马难行,故而后勤保障会很困难。自古此道为奇谋突袭之地,便于小股兵马渗透突袭,大军通行,恐怕不便。”
“这一条道路便是子午道了。此道路乃经子午谷直达长安以南之地。路线短,可直取长安。但正因如此,向来为严防之地。加之山谷险峻,道路狭窄,大军难以通行,却便于守军埋伏伏击。故这条路线看似可行,但危险极大。”
刘穆之转向众人,放下手中的柳条,拱手道:“诸位,此便是从汉中北进的四条路线,各有优劣,没有任何一条路线是完美线路。除此四条路线之外,还有一条傥骆道,因为太过险峻,根本不适合大军行军,便不再列举。这四条路线的优劣,我也简要阐述了一些,如何定夺进军路线,则需宋王和诸位商议而定。”
刘穆之拱手归位,刘裕沉声道:“有劳道和了。诸位,道和说的已经够清楚了,诸位觉得,我们该从哪条道路进军呢?不妨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