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分权告病(2 / 2)
他的反应非常正常,首先是下旨温言安抚关怀,圣旨里的言辞非常恳切真诚。
其次是派太医登门把脉,并赐下许多名贵药材。
最后官家眼含热泪依依不舍,让贴身内侍郑春和亲自上门转告,子厚先生好好养病,一定要快快好起来,大宋正值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朝廷不可一日无子厚先生,朕等着先生病愈归来,继续辅佐。
每一个字都没毛病,外人见了只会感动流泪,对官家的恩宠重视感激涕零。
而章惇接了官家的旨意后,却心都寒透了,他面色苍白,半晌不出话来。
官儿做到他这个地位,人也到了这把年纪,早已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
成年人话做事,不是看你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结果。
结果才能完整地显现出对方的根本目的,所有的答案都在结果里。
官家了多少漂亮话,对他多关心,这些都只是表面的。
章惇看到的结果,是官家恩准他在家养病,就是,批准了他的长期休病假了。
这便是结果,也是官家给他的真实答案。
章惇这次对官家的试探,终于求仁得仁,求锤得锤,求病得病。
成年人的相处,意思表达明确但含蓄,各自都为对方留下体面。
章惇坐在他简陋的宅院里,哭得老泪纵横。
从绍圣元年拜相,章惇执宰这个帝国五年余,没想到终于还是走到了今日。
他并非垂垂老矣,他只是被时代淘汰了。
宰相章惇告病的消息,不可遏止地在朝堂传开,朝臣们有人震惊,有人惋惜,也有人愤懑。
但更多人则是一脸意料之中的表情。
受影响最大的,是政事堂。
以往章惇是政事堂的主心骨,如今主心骨在家养病并不稀奇,只是官家居然允许他休长假养病的态度,才更耐人寻味。
谁都能看出,章惇告病不过是臣子对皇帝的一种试探,也是一种委婉的谈判方式,以“我不干了”为筹码,换取皇帝的挽留和妥协。
只是这一次官家并没有挽留,尽管他对章惇的病情十分关切,不仅派太医上门把脉开方,还赐下许多名贵药材,皇帝对老臣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表,写在史书上都能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可官家最终还是同意了章惇在家养病,这就有点直接了。
…………
福宁殿内。
蔡京弓着身子,站在赵孝骞面前,正向他禀奏朝政。
跟章惇处事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蔡京是个非常有眼力的,而且绝对不会做擅权独专之事,无论大事,蔡京都主动汇报请示,得到官家明确的处理意见后,才敢批复处置。
老实,赵孝骞有点烦他了,辅臣的作用就是辅佐皇帝,分担皇帝繁重的工作,你特么一天进八趟宫汇报,朕要你这根铁棒有何用?
但赵孝骞又不能打击蔡京的一片忠心,人家态度摆得端正,绝不做权臣,绝对以皇帝的态度为标准,赵孝骞难道让他滚出去?
耐着性子听蔡京禀奏过后,赵孝骞眼神不爽地看着他,示意他可以滚了。
蔡京却仍站在原地不动,心翼翼地道:“章相公告病,朝堂上颇不平静,许多新党朝臣上疏,请求官家重新启用章相公……”
赵孝骞眉梢一挑,嘴角微微上扬。
只看这些求情奏疏的表面文字,就能看出许多端倪。
官方的法,章惇是称病告假。
划重点,“章惇病了”。
宰相明明病了,可那些新党朝臣还是请官家“重新启用”,这个法就值得玩味了。
人都病了,你们还要人家继续工作,是不是太没人性了?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用吧,何况章惇性格强势,还是一头老倔驴。
所以,朝堂上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明白人,他们很清楚发生了什么,更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不出意外的话,章惇的宰相生涯快到头了。
于是,新党不答应了,他们开始集结力量,制造舆论。
皇帝欲罢相,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些年章惇不仅是宰相,同时也是新党的首领,他刻意结党或许重了,但以他的位置,在朝堂上有一批拥趸粉丝,自然而然形成了势力,也在情理之中。
“重新启用?”
赵孝骞冷笑,然后淡淡地道:“你告诉那些上疏的朝臣,这话跟朕没用,是章惇自己告病,又不是朕害他生病的。”
“不信的话,让他们排着队去章惇家给他把脉,他们能从脉象里摸出‘将军令’的节奏,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