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招工(1 / 2)
母亲虽然疑惑,但儿子平安归来,气色又如此之好,便把满肚子的疑问咽了回去,只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看着母亲鬓边的白发,孙健心中一阵愧疚——在阳安城的那些年,母亲是如何独自守着老宅,日复一日地盼着他回来?如今,他终于能以年轻的模样,陪在她身边,这或许是时空给予他的补偿。
休整了几日,孙健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他不再执着于历史研究,那些与阳安城相关的记忆太过沉重,他想换一种活法。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喜欢摆弄机械,便报了个汽修班,从最基础的零件认起。
课堂上,他是最认真的学生。别人觉得枯燥的电路图,他却看得津津有味——在阳安城,他曾和工匠们一起琢磨过水车的齿轮,那些机械运转的原理,竟与眼前的汽车构造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老师常常夸他:“孙健这股钻研劲儿,年轻人都比不上。”
同学们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起初觉得这个“老大哥”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却都愿意跟他打交道。孙健话不多,但做事踏实,谁的工具坏了,他三两下就能修好;谁遇到难题,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思路。渐渐地,大家都喊他“健哥”。
半年后,孙健出师了,在一家汽修厂找了份工作。每天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手里拿着扳手,听着机械运转的轰鸣,他觉得无比踏实。这种靠双手吃饭的日子,与在阳安城带领百姓耕种、修路时的感觉很像,只是少了些惊心动魄,多了些烟火气。
闲暇时,他会陪着母亲去公园散步,帮邻居修修家电,周末还会去福利院做义工。他不再刻意想起阳安城,那些记忆像被妥帖收藏的旧书,放在心底最深处,偶尔翻开,会有温暖涌上心头,但不会再让他沉溺。
他知道,阳安城早已不需要他了。孙大宝与苏小宝会带着百姓继续前行,扶苏的理念会融入城池的血脉,那里的日出日落,会由新一代的人去见证。而他,属于这个时代,属于眼前的生活。
一次同学聚会,有人问他:“健哥,你以前到底是做什么的?总觉得你不像普通人。”
孙健笑着举起酒杯:“以前啊,就是个爱做梦的人。现在醒了,觉得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众人哄笑,没人当真。只有孙健自己知道,那句话里藏着多少风雨,多少牵挂。
几年后,孙健用攒下的钱开了一家自己的汽修店,取名“健行汽修”。店面不大,但干净整洁,生意越来越好。母亲的身体硬朗了许多,常常坐在店里,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脸上满是欣慰。
一个深秋的午后,阳光正好,孙健躺在躺椅上,看着窗外落叶纷飞。手机响了,是福利院的老师打来的,说孩子们的玩具车坏了,问他能不能去看看。
“没问题,我这就过去。”他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拿起工具箱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