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460章 奶奶的扫地BGM,绝了!

第460章 奶奶的扫地BGM,绝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姚小波挠着头,看着这台仿佛从上个世纪穿越来的录音机,心里直犯嘀咕:“谁这么复古,还玩这玩意儿?”快递单上空空如也,寄件人信息一栏写着三个问号,神秘感直接拉满。

他耸耸肩,心想:“管他的,来都来了,看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按下播放键,磁带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缓缓诉说。

一个略带沙哑的男声传来:“老周,今天风大,我多敲了一下。”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莫名的力量,仿佛能穿透时空。

背景里,有孩子哼着不知名的童谣,风铃在微风中摇曳,甚至还能听到电饭煲煮饭完毕的“叮”一声提示音,生活气息十足。

姚小波愣住了,这声音,这场景,仿佛把他带回了小时候的弄堂。

他没有深究录音的来源,也没有尝试追踪寄件人。

对于一个技术宅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代码。

他熟练地将录音导入到已经永久关闭的“火种年轮”离线系统,手动标记为“终·无主之火”。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格式化了硬盘,仿佛要抹去一切痕迹。

他将那台老式录音机小心翼翼地摆放在书架的最上层,正对着窗外那片璀璨的城市灯火。

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仿佛另一个世界。

风,从来没有来过,但灰尘,却一直在飘。

第二天,陈力打扫静音亭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细细一看,亭子里的铁架旁,多了一块落满灰尘的铜牌...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像程序员的头发一样稀疏,洒在甘肃民乐县的静音亭上。

陈伯打着哈欠,慢悠悠地推开亭子的木门,开始了一天的扫地工作。

老兵的作息,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旱厕的味道。

陈伯眯起眼睛,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几岁——虽然他昨天刚在牌桌上输光了这个月的退休金。

扫帚“唰唰”地划过地面,发出单调而有节奏的声音,像极了老式唱片机的电流声。

突然,陈伯的动作停住了。

他的眼神不好,但当兵的人,对危险有一种天生的直觉。

在亭子一角的铁架旁,多了一块四四方方的东西。

走近一看,是一块铜牌,在晨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仿佛在嘲笑他的无知。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点——静音亭”。

落款是鲜红的县文化馆的公章,醒目得就像甲方爸爸的催款单。

陈伯不识字,但这并不妨碍他认出那枚红色的印章。

那是权威的象征,是不能随便招惹的存在。

他挠了挠头,像一只被困在蜘蛛网里的老苍蝇。

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蹦蹦跳跳地路过。

“娃,你过来。”陈伯喊住了他,指着铜牌问道:“这玩意儿,能拿下来吗?”

小学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用一种看文盲的眼神看着陈伯:“老师说,挂牌了就不能动,这是文物!”

说完,小学生头也不回地跑开了,留下陈伯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陈伯看着那块铜牌,心里五味杂陈。

他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知道这块牌子意味着什么。

他只知道,这块牌子让他的静音亭,变得不一样了。

他没有再碰那块铜牌,只是在扫地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绕开它。

当扫帚再次划过地面,发出“唰唰”的声音时,陈伯下意识地轻碰了铁架三下。

“咚、咚、咚。”

声音闷闷的,没有了以往的清脆,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陈伯皱了皱眉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就像他的人生,明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却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许母在厨房里忙碌着,为一家老小准备早餐。

她哼着一段秦腔的工尺谱,声音低沉而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勺勺—担—担—,我的那个老汉——”

这是她年轻时最喜欢唱的戏,几十年过去了,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她的孙子,一个标准的00后,正戴着耳机刷着短视频。

突然,他摘下耳机,一脸兴奋地看着奶奶。

“奶奶,你唱得真好听!我给你录下来,发到网上,肯定火!”

许母摆了摆手,一脸不乐意:“我这老嗓子,有什么好听的?别瞎搞。”

孙子可不听她的,拿起手机,对着许母就是一顿猛拍。

“奶奶的扫地BGM,绝了!”

配上这段文字,他将视频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

许母没当回事,继续忙着她的早餐。

她不知道,这个无心之举,却在网上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