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462章 主体是声音本身

第462章 主体是声音本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这是啥意思?”许母指着申报表,结结巴巴地问。

“许翠花同志,您就是咱们陇东生活音律哼唱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啊!”眼镜男笑眯眯地解释道,“您看,这上面都写着呢!”

许母连忙仔细看申报表上的内容。

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专业术语,什么“音阶”、“旋律”、“节奏”……她一个字也看不懂。

更让她惊讶的是,申报表上还附了几张乐谱。

那些她从小哼唱的陇东小调,竟然被改写成了五线谱,还标注着“艺术化重构”。

“这…这不是我唱的歌!”许母急了,“我唱的歌不是这样的!”

“许翠花同志,您别激动,”眼镜男连忙安慰道,“这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咱们的非遗项目,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艺术加工。您就配合一下,签个字就行了。”

许母心里憋着一股火,她觉得自己被骗了。

她放下申报表,站起身,用手指着那些所谓的“乐谱”,厉声道:“我不是啥子传承人,我就是个扫地的!你们这些东西,我唱不来,也不想唱!”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议室,留下满屋子的人面面相觑,一片沉默。

与此同时,县文化馆的办公室里,副馆长赵卫国正和一个穿着讲究的中年男人喝着茶。

“卢总,这次的非遗申报,可全靠您帮忙了。”赵卫国满脸堆笑地说道。

中年男人正是十三月唱片的创始人卢中强。

他放下茶杯,淡淡地说:“赵馆长客气了,我也是想为咱们陇东的文化事业做点贡献。”

“那是,那是,”赵卫国连连点头,“对了,卢总,关于这个传承人的问题,您看……”

“这个嘛……”卢中强沉吟了一下,“申报必须有个‘代表人物’,不然经费批不下来。这个道理,我懂。”

“是啊,是啊,”赵卫国擦了擦汗,“所以,我们想请您挂个名,对外宣传的时候,就说您是陇东生活音律哼唱技艺的传承人。实际工作,还是由您来做。”

卢中强笑了笑:“赵馆长,如果我说,真正的传承人是个每天敲铁架子的老兵,你们会批吗?”

赵卫国苦笑一声:“卢总,您就别为难我了。档案里不能写‘意义不明的行为’啊!”

卢中强沉默了片刻,说道:“这样吧,我可以以‘项目顾问’的身份列名,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您说,您说。”赵卫国连忙道。

“我要求在申报视频中,加入静音亭的原声段落,未经任何修饰的那种。”

赵卫国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好,就按您说的办。”

与此同时,许母家隔壁,县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林小满正偷偷地拍摄着许母扫地的场景。

她没有加任何滤镜,没有配任何音乐,只是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下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电饭煲煮饭的提示音,还有孩子们在一旁哼唱的童谣。

她将这些声音剪辑成一段三分钟的短片,取了一个简单的标题——《她不是传承人,她是奶奶》。

当天晚上,林小满将这段短片上传到了新媒体平台。

没想到,短短几个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十万,评论区更是刷满了留言。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这才是活着的文化!”

“这才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东西!”

远在省城的姚小波也看到了林小满的视频。

他敏锐地发现,林小满的拍摄角度非常刁钻,精准地避开了文化馆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显然是刻意为之。

他立刻私信联系了林小满。

“你好,我是麦窝社区的粉丝,无意间看到了你的视频,拍得很好。”

“谢谢,”林小满回复道,“我也是觉得,有些东西不应该被埋没。”

“我注意到你好像很了解静音亭的情况,”姚小波试探性地问道,“你是本地人?”

“嗯,我是本地的,以前听过你们麦窝社区的讲座。”

姚小波心中一动,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是发去一段加密音频包,附言:

“如果你真想拍,就去静音亭等一场雨。”

凌晨三点,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整个小县城都沉浸在雨幕之中。

雨夜,陇东小县城像是被泼了墨,黑得纯粹。

林小满顶着瓢泼大雨,一路小跑,总算赶到了静音亭。

这鬼天气,淋成落汤鸡都是轻的!

她麻利地架好设备,专业范儿十足。

雨点噼里啪啦砸在铁皮顶上,像一首狂野的打击乐。

滴滴答答顺着扫帚柄往下淌,落在陈伯那件油得发亮的雨衣上,晕开一圈圈水花,这不就是最真实的声音采样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