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逆流韶华 > 第380章 谁也没说是他说的

第380章 谁也没说是他说的(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夏敲开院门时,沈星河正把胶带卷和纸条放在门口的青石板凳上。

雨丝打湿了纸条边缘,他伸手想收,又顿住——反正孩子们会看见的。

“怎么站在雨里?”林夏举着伞罩住他,保温桶的热气从蓝布罩里钻出来,“粥要凉了。”

沈星河转身,雨水顺着伞沿滴在他肩头:“我听见孩子们在搭支架,去看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石凳上的胶带卷,“你先回屋,我马上来。”

林夏没动。

她瞥见石凳上的胶带卷,包装纸上的“光明牌”商标刺得她眼眶发热——那是他二十岁时总塞在工具包最外层的东西,后来搬了三次家,她以为早丢了。

她弯腰捡起纸条,“两层裹,别偷懒”的字迹还带着铅笔的毛边,和他二零零三年写给防汛队的便条一模一样。

“刚才有人放这儿的。”她把纸条收进口袋,转身朝巷口喊,“孩子们!这儿有卷绝缘胶带,说是‘老电工传下来的规矩’!”

戴眼镜的男孩跑过来,雨水顺着发梢滴在胶带上:“老电工?是修了三十年电路的周爷爷吗?”他蹲下来研究胶带,“这包装我奶奶说过,是老牌子了。”他抬头笑,“正好,我们搭支架时要缠电线,两层裹肯定更结实!”

沈星河站在伞下,看男孩把胶带卷塞进工具袋。

风掀起他的衣角,他想起一九九八年暴雨夜,自己蹲在泥里画导流线,父亲躲在屋檐下偷偷记他画的每一笔。

那时他以为自己在改变世界,现在才明白,世界是被无数双偷偷记的眼睛改变的。

半小时后,巷尾传来欢呼。

沈星河和林夏循声望去,一盏路灯亮起昏黄的光,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孩子们用三角支架架起的临时电路接通了社区变压器。

戴眼镜的男孩站在支架下,雨水顺着他的脸往下淌,可他笑得比路灯还亮:“王主任!亮了!和图上画的一样亮!”

王主任举着手电跑过去,光束扫过支架的三角结构:“你们这是……”

“老图教的!”另一个男孩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我从档案室借的,就剩半张三角形,可我们照着搭了!”他把纸递给王主任,“您看,这角标和支架的角一模一样!”

王主任接过纸,借着手电光,看见半枚模糊的三角形角标,边缘有被多次描摹的痕迹。

她抬头时,雨丝正落进她眼里,她眨了眨眼:“好,好得很。”

次日清晨,社区活动室飘着茉莉茶香。

王主任把“应急先锋”奖状的草稿推到沈星河面前,笔尖停在“发明三角支架”几个字上:“您说要改,怎么改?”

沈星河端着茶盏,看热气模糊了奖状上的字:“划掉‘发明’,写‘传承’。”他望向窗外,几个少年正拆支架,戴眼镜的男孩把角铁收进纸箱,另一个在整理麻绳,“他们不是第一个想到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用上的。这才是好事。”

王主任的笔尖顿了顿,轻轻划掉“发明”,写上“传承”。

墨迹未干,她抬头笑:“您说得对,有些东西,传着传着就活了。”

几天后,社区公告栏贴出《临时电力支架搭建指南》。

沈星河路过时,驻足看了会儿——图是新画的,步骤清晰,结构标注详细,右下角写着“某居民提供”。

风掀起纸页,他看见图上的三角角标,和他木箱底那张旧图的角标分毫不差。

他继续往前走,裤脚沾了些晨露。

转过巷口,李婶正搬着梯子往家走,抬头喊:“老沈!明儿要下春雨,我家屋顶漏了,你帮我看看?”

“好。”沈星河应着,目光掠过远处的老楼。

几户人家的屋顶上,几个年轻人正仰着头比划,手里拿着卷尺和油毡布——看样子,他们已经在商量怎么修补漏点了。

雨丝开始飘落,细得像春天的绒毛。

沈星河摸出兜里的钥匙,钥匙串上挂着枚铜纽扣,是当年工具包的拉链头。

他笑了笑,加快脚步往家走——林夏该煮好了红豆粥,等他一起喝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