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688章 阳台实验室与星空对话

第688章 阳台实验室与星空对话(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叶澜接着问:“张爷爷,我们还发现月相变化和气温、植物生长都有关系,满月的时候牧草长得更快,气温也稍微高一点,这是因为月光的照射吗?月光能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张教授耐心地解答,“月光确实能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是月光的强度只有太阳光的几十万分之一,所以光合作用的效率很低,但长期积累下来,对植物生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另外,月相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潮汐,间接影响大气环流,这也可能导致气温的轻微波动。你们可以做一个长期观测,记录一整个月相周期(29.5天)内植物的生长数据和气温变化,看看能不能找到更明显的关联。”

“我们已经开始记录了!”叶澜兴奋地说,“我们在阳台种了薄荷和生菜,每天早上记录它们的株高和叶片数,晚上记录月相和气温,现在已经记录了三天。”

李老师笑着说:“太好啦!我们给你们寄了星图盘和气象记录手册,应该很快就能到,里面有更专业的月相观测方法和气象记录规范,希望能帮到你们。对了,你们的流星观测数据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帮你们整理分析,看看能不能发表在青少年科学期刊上,让更多小朋友看到你们的发现。”

姐弟俩眼睛瞪得圆圆的,满脸不敢相信:“真的可以吗?我们的数据能发表在期刊上?”

“当然可以!”张教授点点头,“你们的观测数据完整、思路清晰,还有自己的思考和猜想,完全符合青少年科学作品的发表要求。我们会帮你们修改完善,让更多人看到五岁小科学家的探索成果。”

线上交流持续了一个小时,姐弟俩滔滔不绝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从流星尘对大气的影响,到月相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联,再到星座运行规律,每个问题都精准又专业。三位老师耐心地解答着,时不时发出赞叹,连连说这两个孩子是“天生的科研苗子”。

交流结束后,叶澜和萧汀兴奋地跳了起来,跑到叶之澜身边,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刚才的对话。“妈妈!张爷爷说我们的流星数据很有价值,能发表在期刊上!”“李老师还说要帮我们分析数据,教我们更专业的观测方法!”

叶之澜笑着摸摸他们的头:“妈妈就知道你们一定可以的。你们的努力和认真,值得这样的认可。”萧凡走过来,递给孩子们一杯果汁:“为了庆祝,爸爸晚上带你们去吃喜欢的牛排,不过吃完回来,我们要把今天的交流内容整理成笔记,好不好?”

“好!”姐弟俩齐声答应,立刻跑到书桌前,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叶澜负责整理老师的解答,萧汀负责画思维导图,把流星、月相、气温、植物生长之间的关联清晰地呈现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姐弟俩的生活被实验和观测填满。每天早上七点,他们准时跑到阳台观察绿豆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上午整理草原昆虫与城市昆虫的对比报告,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甚至用萧凡的相机拍下微观照片;下午要么完善星空观测数据,要么给牧民大叔写“夏季生态养护小贴士”,根据昆虫观测结果,建议牧民在蜜蜂访花高峰(上午10点-11点)避免喷洒驱虫剂,保护授粉昆虫。

绿豆实验很快有了进展。第三天早上,羊粪组的绿豆率先冒出了白色的嫩芽,长度约0.5厘米;鸟粪组的绿豆也有几颗发芽了,嫩芽略短;有机肥组的绿豆还没有动静。“姐姐你看!我们的猜想是对的!”萧汀兴奋地测量着嫩芽长度,“羊粪组的嫩芽最长,说明草原羊粪的肥力确实更好。”

叶澜认真地记录着数据:“再等等,要观察一周才能下结论。我们还要看看茎和叶的生长情况,不能只看嫩芽。”果然,到了第五天,羊粪组的绿豆芽已经长到了3厘米,茎秆粗壮,叶片翠绿;鸟粪组的长到了2.3厘米,叶片略薄;有机肥组的才刚长出1.5厘米的嫩芽,长势明显不如前两组。

“这说明草原羊粪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分解速度也最快,能给绿豆提供更充足的营养。”叶澜拿着观测本分析道,“我们可以把这个结果告诉牧民大叔,建议他们多用羊粪和水鸟粪混合施肥,效果肯定更好。”

萧汀补充道:“还要提醒大叔,施肥后要轻轻翻土,让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这样植物的根系才能更好地吸收。”姐弟俩立刻拿出信纸,一起写下给牧民大叔的信,详细说明了实验结果和建议,还画了一张简单的施肥示意图。

与此同时,草原昆虫与城市昆虫的对比报告也完成了。姐弟俩发现,草原昆虫的体型普遍比城市昆虫稍大,绒毛更密集,这是为了适应草原更干燥、花粉更丰富的环境;而城市昆虫的颜色更偏向深色调,触角更灵敏,可能是为了应对城市的噪音和复杂环境。他们把这些发现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报告,标题写着“草原与城市昆虫形态差异及环境适应性分析”,还画了很多直观的对比图。

叶之澜看着孩子们的成果,心里满是骄傲。每天晚上,她都会把孩子们的实验进展讲给予安和予宁听,用温柔的声音说:“予安、予宁,哥哥姐姐今天又有新发现啦,草原的羊粪能让绿豆长得更快,草原的蜜蜂绒毛更密哦。等你们长大,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样,做个爱探索、爱思考的小科学家。”

腹中的予安和予宁像是听懂了一样,总会在她说话的时候轻轻动几下,像是在回应。萧凡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悄悄用相机拍了下来,把这些瞬间都记录在家庭纪念册里。

周末的傍晚,全家坐在阳台上乘凉。叶澜和萧汀趴在地上,给绿豆浇水、记录数据;叶之澜靠在萧凡怀里,翻看着孩子们的实验报告;远处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城市的灯光渐渐亮起,构成了一幅温暖而美好的画面。

“爸爸,我们的月相观测已经记录了十天,满月的时候薄荷确实长得最快!”萧汀举着观测本跑过来说,“满月那天,薄荷长了0.3厘米,比上弦月的时候多了0.1厘米!”

叶澜也跑过来:“我们还发现,予安和予宁在满月前后胎动更频繁,昨天晚上我们记录了五次胎动,都是在观察月相的时候!”

萧凡笑着说:“这说明你们的观测越来越有规律了。等你们完成一个完整的月相周期观测,我们就把数据发给张教授,让他帮我们分析一下,看看月相、胎动和植物生长之间,是不是真的有内在联系。”

叶之澜抚摸着孕肚,轻声说:“真期待你们的实验成果。予安、予宁,你们有这样厉害的哥哥姐姐,以后肯定也会爱上科学探索的。”

叶澜和萧汀对视一眼,趴在叶之澜的孕肚上,轻声说:“予安、予宁,等你们再长大一点,我们一起去草原,完成生态循环实验,还要去找我们认识的蜜蜂朋友,好不好?”

腹中的予安和予宁轻轻动了动,像是在点头答应。晚风拂过阳台,带来阵阵花香,孩子们的实验日志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星空渐渐出现在夜幕上,像是在为这些执着的小探索家们点亮前行的道路。

叶之澜知道,这段充满探索与爱的孕期时光,将会成为他们全家最珍贵的回忆。而叶澜和萧汀的科学之旅,才刚刚拉开序幕——他们的绿豆实验还在继续,月相观测还在推进,草原的反馈还在持续,天文台的合作也即将展开。未来,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还有更多的美好等待着他们去创造。而予安和予宁的到来,将会给这个充满探索精神的家庭,带来更多的欢乐与惊喜,让这份对科学的热爱,在血脉中代代相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