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689章 阳台实验室的向光性与星图密码

第689章 阳台实验室的向光性与星图密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阳台实验室的向光性与星图密码

夏末的晨光带着温润的暖意,透过落地窗斜斜洒在阳台的实验台上。叶之澜靠在铺了软垫的藤椅上,膝头放着一本淡蓝色封面的孕期日记,指尖轻轻划过纸上刚写下的字迹,目光落在不远处正蹲在地上的两个小身影上。孕21周+3天的孕肚已经很明显,予安和予宁像是有了固定的作息,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总会轻轻动几下,像是在呼应阳台上的热闹。

“姐姐你看!这两株怎么歪了?”萧汀的声音带着焦急,打破了晨间的宁静。他指着羊粪组的绿豆盆,小眉头拧成了疙瘩。原本长势最喜人的羊粪组,有两株豆芽的茎秆明显向西侧倾斜,顶端的嫩芽几乎要贴到土壤边缘,和其他直立挺拔的幼苗形成了鲜明对比。

叶澜蹲在旁边,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鼻尖几乎要碰到土壤:“昨天还好好的呀,怎么一夜之间就歪了?”她伸手轻轻碰了碰倾斜的茎秆,质地脆嫩却带着韧劲,“不是被风吹的,也没有虫子咬的痕迹。”

姐弟俩立刻凑在一起翻看之前的实验记录,萧汀指着“环境记录”一栏念道:“昨天温度23c,湿度58%,浇水20毫升,和前几天一样呀。”叶澜则盯着花盆摆放的位置:“我们一直把三个盆放在阳台西侧的窗台上,光照应该是一样的吧?”

“会不会是土壤松紧度不一样?”萧汀突然提议,伸手想挖开土壤看看,被叶澜连忙拦住:“不行,会伤到根系的,实验就不准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却始终找不到答案,小脸都垮了下来。

叶之澜看着孩子们焦急的模样,放下孕期日记,缓缓站起身走到他们身边:“别急呀,科学实验就是这样,总会遇到意外情况。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倾斜的方向,再想想可能的原因。”她指着豆芽倾斜的方向,“你们看,它们都是朝着窗户外面歪的,而窗户外面是东边,早上的太阳从东边升起来,是不是和光照有关系?”

“光照?”萧汀眼睛一亮,“我们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过‘植物向光性’,说植物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难道是这个原因?”

叶澜点点头:“有可能哦,但我们要怎么验证呢?”

就在这时,萧凡端着早餐走了过来,手里还端着一杯温牛奶递给叶之澜:“我刚才在厨房就听到你们的讨论了。”他放下餐盘,目光落在倾斜的豆芽上,“之澜说得有道理,大概率是向光性导致的。阳台西侧的窗台,早上只有东侧有直射光,豆芽为了吸收更多阳光,就会朝着东边倾斜。”

“那怎么证明呢?”叶澜追问道,小脸上满是求知欲。

萧凡笑了笑,放下餐盘:“我们可以做一个简易的光照控制盒。”他转身走进储物间,很快翻出几个硬纸板箱、剪刀和透明胶带,“我们用纸箱做两个小盒子,一个只在东侧留一条缝,让光线只能从东边照进来;另一个四面都留缝,保证光照均匀。然后把这两株倾斜的豆芽分别移进去,看看它们会不会继续倾斜。”

叶之澜连忙扶着藤椅坐下,叮嘱道:“小心点,别累着。”萧凡回头冲她笑了笑,眼神温柔:“放心,这点活不算什么。”他蹲在地上裁剪纸箱,萧汀帮忙递胶带,叶澜则在一旁指导:“姐姐,我们要确保两个盒子的大小一样,里面的土壤也要和原来的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只有光照这一个变量。”

叶之澜靠在椅背上,看着丈夫和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萧凡的动作麻利又细致,裁剪纸箱时特意避开了锋利的边缘,还在盒子内侧贴了一层软纸,防止划伤豆芽;萧汀则学着爸爸的样子,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子从原盆里挖出倾斜的豆芽,连带着周围的土壤一起,轻轻放进新的盒子里;叶澜在旁边拿着喷壶,时不时补充一点清水,保持土壤湿度和原盆一致。

“好了,这是‘单侧光照组’,这是‘均匀光照组’。”萧凡把两个做好的控制盒放在阳台的同一位置,确保周围环境温度一致,“我们每隔两个小时记录一次茎秆的倾斜角度,看看会不会有变化。”

萧汀立刻拿出实验记录本,在新的一页画了两个盒子的示意图,标注上“单侧光照(东)”和“均匀光照”,上八点,单侧光照组的倾斜角度是15度,均匀光照组是0度。”他认真地用直尺测量后写下数据,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太阳。

叶之澜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样子,低头摸了摸孕肚,轻声说:“予安、予宁,你们看哥哥姐姐多认真呀,遇到问题不慌不忙,还会想办法验证。以后你们也要这样哦。”话音刚落,腹中就传来轻轻的胎动,像是在回应她的话。

“宝宝动了?”萧凡立刻放下手里的工具,走到叶之澜身边,弯腰把耳朵贴在她的孕肚上,脸上满是温柔,“是不是也在为哥哥姐姐加油?”叶之澜笑着点点头,伸手抚摸着萧凡的头发:“刚才我说要向哥哥姐姐学习,他们就动了一下,好像听懂了。”

萧汀跑过来,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把耳朵贴在孕肚上,小耳朵轻轻颤动:“予安、予宁,等实验有结果了,我第一个告诉你们!”叶澜则蹲在旁边,轻声补充:“还要告诉你们什么是向光性,让你们也当小小科学家。”

上午十点,姐弟俩准时来记录数据。单侧光照组的豆芽倾斜角度已经变成了23度,茎秆明显朝着东侧的缝隙方向弯曲;而均匀光照组的豆芽依然直立,嫩芽还长高了一点点。“真的是向光性!”萧汀兴奋地跳了起来,“姐姐你看,单侧光照的豆芽歪得更厉害了!”

叶澜认真地记录着数据,点点头说:“我们之前把花盆放在西侧窗台,只有东边能照到直射光,所以豆芽就朝着东边长,时间久了就倾斜了。”她抬头看向萧凡,“爸爸,那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呀?”

萧凡坐在叶之澜身边,拿起她的孕期日记,翻到空白页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植物的茎尖会分泌一种叫‘生长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促进细胞生长。但生长素很怕光,遇到光就会跑到背光的一侧。这样一来,背光侧的细胞长得快,向光侧的细胞长得慢,茎就会朝着有光的方向弯曲了。”

“就像小朋友赛跑,一边跑得多,一边跑得少,就会朝着跑得慢的那边歪?”萧汀歪着脑袋问。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萧凡笑着点点头,“你们可以把茎秆想象成一队小朋友,背光侧的小朋友跑得飞快,向光侧的跑得慢,队伍自然就倾斜了。”

叶之澜听得入了迷,伸手轻轻抚摸孕肚:“予安、予宁,听懂了吗?植物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呢。”腹中的双胞胎像是有了感应,又轻轻动了几下,引得萧汀连忙凑过去:“它们肯定听懂了,在为我们鼓掌呢!”

叶之澜看着眼前温馨的一幕,拿起笔在孕期日记里写道:“今天和萧凡、澜澜、汀汀一起做了向光性补充实验,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专注力让人感动。予安和予宁似乎也感受到了实验的乐趣,胎动变得格外温柔。原来科学探索不仅能让孩子们成长,还能成为我们一家最温暖的纽带。”

下午的时候,萧凡收到了一个来自草原的快递包裹。拆开一看,里面是牧民大叔寄来的草原牧草照片和一包新收集的草原土壤样本,还有一张手写的便签:“萧凡兄弟,按照孩子们说的方法施肥后,牧草长得特别好,蜜蜂也比以前多了!这是最近拍的照片,还有草原的土壤,让孩子们对比看看和城市的土壤有什么不一样。”

“大叔寄照片和土壤来了!”萧凡把包裹拿到阳台上,叶之澜立刻扶着藤椅站起来,姐弟俩更是兴奋地围了过来。照片上的草原一片翠绿,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几只蜜蜂停在紫色的野花上,画面生机勃勃。

“哇!草原的牧草比照片上看起来更绿!”叶澜指着照片说,“你看,这一片牧草长得多茂盛,比我们上次去的时候还要好。”萧汀则盯着照片里的蜜蜂:“这些蜜蜂和我们收到的样本一样,绒毛好密呀!”

萧凡把土壤样本倒进一个白色的托盘里,和姐弟俩之前从公园挖来的土壤放在一起:“你们可以对比一下两种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还有湿度。”叶之澜立刻拿来放大镜,蹲在托盘旁边仔细观察:“草原的土壤颜色更深,是黑褐色的,颗粒更细;城市的土壤是黄褐色的,里面有很多小石子。”

“我们可以做个土壤湿度测试!”萧汀跑回房间拿出湿度计,分别插入两种土壤中,“草原土壤湿度45%,城市土壤湿度32%。”他认真地记录在实验本上,“大叔说草原最近下过几场小雨,所以湿度更高。”

叶之澜看着两种土壤,突然提议:“我们可以把草原土壤和城市土壤分别装在两个盆里,都种上绿豆,看看会不会和之前的实验结果不一样?”

“这个主意好!”萧凡立刻表示支持,“这样可以验证土壤本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是一个很好的对照实验。”他转身去拿新的陶瓷盆,叶之澜则扶着叶之澜的肩膀,轻声说:“妈妈,你觉得草原土壤里的有机质会不会更多?”

叶之澜笑着点点头:“很有可能哦。草原的牛羊粪便和牧草落叶会变成有机质,让土壤更肥沃。你们可以在实验记录里重点观察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叶片颜色,就能知道哪种土壤更适合绿豆生长了。”

就在姐弟俩准备新的土壤对比实验时,萧汀突然想起了什么,跑到书桌前拿起昆虫样本盒:“对了爸爸,我们之前发现草原蜜蜂的翅膀有划痕,是不是和草原的土壤颗粒物有关?”他指着盒子里的蜜蜂,翅膀上确实有几道细微的白色痕迹。

萧凡接过样本盒,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有可能。草原上的风沙会带来一些细小的颗粒物,蜜蜂飞行的时候,这些颗粒物可能会刮到翅膀上。”他想了想,“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颗粒物收集实验,看看草原和城市的空气里,颗粒物的数量和大小有什么不一样。”

叶之澜立刻来了兴趣:“怎么收集呀?”

“用透明胶带就可以。”萧凡找来几卷透明胶带,“我们把胶带粘面朝上贴在卡片上,分别放在阳台和草原(让大叔帮忙),过几天收回来,用放大镜观察胶带上粘到的颗粒物,就能对比了。”他一边说一边制作收集卡,在卡片上标注好“城市-阳台”“草原-牧场”的字样,“我今天就联系大叔,让他帮忙在草原上放置收集卡。”

叶之澜坐在旁边,看着萧凡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暖意。他总是这样,能精准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支持他们的探索。她拿起手机,拍下孩子们认真观察土壤的样子,又拍下萧凡制作收集卡的侧脸,然后点开孕期日记,把这些照片插入进去,配文:“萧凡总能给孩子们的探索带来新的灵感,也给这个孕期带来了无数温暖。看着他和孩子们一起忙碌的样子,突然觉得,最好的家庭时光,就是这样彼此陪伴,共同成长。”

夜幕悄悄降临,城市的灯光渐渐亮起,星空也慢慢爬上深蓝色的天幕。萧凡按照约定,把天文台寄来的星图盘搬到阳台上,叶之澜则拿着气象记录手册,坐在旁边的藤椅上。姐弟俩洗漱完毕,立刻跑到阳台,围在星图盘旁边。

“爸爸,这个怎么用呀?”叶澜好奇地用手指拨动星图盘上的刻度圈。

萧凡耐心地讲解:“这个星图盘可以根据日期和时间,显示出对应的星空。你们看,这里是日期刻度,这里是时间刻度,我们把今天的日期和现在的时间对准,就能看到今晚的星空了。”他转动刻度圈,星图盘上的星座图案立刻清晰起来,“你们看,这是北斗七星,这是北极星。”

“和我们在草原看到的一样!”萧汀兴奋地指着星图盘,“那天晚上我们就是靠着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的。”

叶之澜翻开气象记录手册,上面有详细的月相观测表格:“我们今天晚上要记录月相的形状、位置,还有气温和湿度。”她念着手册上的说明,“月相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今天是农历十一,应该是上弦月之后,满月之前。”

萧凡抬头看向天空,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像一把弯弯的银镰刀挂在天边:“你们看,今天的月亮是凸月,右侧明亮,左侧稍暗。”他拿出卷尺,测量了月亮到地平线的角度,“高度角大约45度。”

萧汀负责记录气温和湿度:“气温20c,湿度65%。”叶澜则在表格上画出月亮的形状,标注好观测时间和高度角。叶之澜靠在藤椅上,看着丈夫和孩子们专注的样子,指尖轻轻抚摸孕肚,轻声说:“予安、予宁,今晚的月亮真圆呀,你们看到了吗?”

腹中的双胞胎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回应。萧凡注意到叶之澜的动作,走过来坐在她身边,伸手揽住她的肩膀:“累不累?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会儿?”

叶之澜摇摇头,笑着说:“不累,看着你们观测,我也觉得很有意思。”她抬头看向星空,“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观星吗?那时候我们还没结婚,在郊外的山顶,你给我讲星座的故事。”

“当然记得。”萧凡的声音温柔,“你那时候还说,以后要带着我们的孩子一起观星,没想到现在不仅有了澜澜和汀汀,还有了予安和予宁。”他低头摸了摸叶之澜的孕肚,“时间过得真快。”

“是呀,”叶之澜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孩子们对科学这么感兴趣,我就想起我们小时候。你小时候是跟着爸爸观星,我是跟着爷爷养花,现在我们把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传给了孩子们。”

萧汀突然跑过来,拉着他们的手:“爸爸妈妈,我们以后每天晚上都一起观星好不好?张教授说,要记录满29.5天,才能完整观察一个月相周期。”

“好呀。”萧凡笑着答应,“我们全家一起,把月相、气温、植物生长还有宝宝的胎动都记录下来,说不定能发现更有趣的关联。”

叶澜也跟着点头:“我们还可以做一个‘家庭观测日志’,每个人都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那个晚上,阳台的灯光亮了很久。萧凡和孩子们一起调整星图盘,核对星座的位置;叶之澜坐在藤椅上,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在孕期日记里写下感受;予安和予宁时不时轻轻动几下,像是在参与这场跨越星空与生命的探索。

接下来的几天,阳台实验室变得更加忙碌。姐弟俩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记录绿豆的生长情况,羊粪组的幼苗已经长到了5厘米,叶片翠绿肥厚;鸟粪组次之,长到了3.8厘米;有机肥组也赶上了进度,长到了2.5厘米。而那两株倾斜的豆芽,在单侧光照组里倾斜角度越来越大,在均匀光照组里则慢慢恢复了直立。

“向光性实验成功了!”萧汀拿着实验本,兴奋地跑到叶之澜身边,“你看,单侧光照组的豆芽倾斜了45度,均匀光照组的已经完全直立了。”

叶之澜看着记录数据,笑着说:“这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植物的向光性确实会导致茎秆倾斜。你们可以把这个补充实验的结果写进报告里,让报告更完整。”

萧凡则帮孩子们整理土壤对比实验的准备工作,两个新的陶瓷盆已经装满了草原土壤和城市土壤,姐弟俩挑选了10颗颗粒饱满的绿豆,分别种了进去。“我们每天同一时间浇水、记录,看看哪种土壤的绿豆先发芽。”叶澜在实验本上标注好“草原土壤组”和“城市土壤组”,眼神里满是期待。

颗粒物收集卡也已经布置好了,阳台的收集卡贴在窗户外侧,草原的收集卡则由牧民大叔帮忙放置在牧场的空地上。萧汀每天都会去看看阳台的收集卡,时不时用放大镜观察上面有没有粘到颗粒物。

晚上的星空观测成了全家的固定节目。萧凡负责调整星图盘,叶之澜负责记录气温和湿度,姐弟俩负责观察月相和星座,叶之澜则坐在旁边,感受着胎动,偶尔补充几句自己的发现。“今天的月亮比昨天更圆了,予安刚才动了三下。”叶之澜轻声说,萧汀立刻在“胎动记录”一栏写下“3次”。

孕22周+2天的晚上,孩子们睡下后,萧凡悄悄收拾着阳台实验室。他把姐弟俩的实验报告分类整理好,放进一个透明的文件夹里,又把叶之澜的孕期日记放在旁边,然后拿出一张标签纸,认真地写下“家庭探索系列——第一阶段”。

叶之澜起来喝水,看到萧凡在阳台忙碌的身影,轻轻走了过去。夜色里,阳台的小灯泛着柔和的暖光,将他的侧脸勾勒得格外温柔。萧凡正小心翼翼地把孩子们的实验记录本、昆虫标本盒、星图盘一一归位,动作轻缓,生怕惊扰了熟睡的孩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