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阳台实验室的向光性与星图密码(2 / 2)
“还没睡?”叶之澜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他的腰,脸颊贴在他的背上,感受着熟悉的温度。孕肚微微抵着他的后背,像是两个小生命也在悄悄贴近父亲。
萧凡转过身,顺势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微凉的夜风气息:“刚把东西收拾好,怕明天孩子们找起来不方便。”他低头看向她的孕肚,伸手轻轻抚摸,“予安和予宁今天乖不乖?”
“挺乖的,晚上观测月相的时候动了四次,像是在跟着我们一起数星星。”叶之澜笑着说,拉着他在藤椅上坐下,“你看你,把这里收拾得这么整齐,比我还细心。”
萧凡拿起旁边的透明文件夹,里面装着姐弟俩的绿豆实验报告、昆虫对比报告,还有刚起步的土壤对比实验计划:“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心血,得好好收着。等他们长大了,翻出来看看,也是一份珍贵的回忆。”他翻到绿豆实验的补充报告,上面有萧汀画的向光性实验示意图,还有叶澜用彩笔标注的关键数据,“你看,汀汀画的生长素分布示意图,还挺像那么回事。”
叶之澜凑过去看了一眼,忍不住笑了:“还不是你教得好,用赛跑的比喻跟他解释,他一下子就懂了。”她拿起自己的孕期日记,翻开最新的一页,上面贴着白天拍的照片:萧凡帮孩子们做光照控制盒、姐弟俩观察草原土壤、全家一起调试星图盘,每张照片
“我今天在日记里写了,”叶之澜轻声说,“我们现在做的,不只是陪孩子们探索科学,更是在给这个家搭建一座‘时光桥’,一边连着我们的童年,一边通向孩子们的未来。你小时候跟着爸爸观星,我跟着爷爷养花,现在我们带着澜澜和汀汀做实验、看星空,以后予安和予宁长大了,也会带着他们的孩子继续这份探索吧。”
萧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窗外的星空。夜色浓稠,星星像是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明亮而静谧。远处的城市灯光点点,与星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温柔的夜景图。
“会的。”萧凡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份对自然的好奇,对生活的热爱,会像血脉一样传承下去。”他转头看向叶之澜,眼底满是柔情,“就像这阳台实验室,它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角落,更是我们家的‘传承基地’。以后不管孩子们走多远,想起这里的绿豆芽、昆虫标本、星图盘,就会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这些日子。”
他伸手拂去她脸颊上的一缕碎发,继续说道:“等土壤对比实验有了结果,我们就把数据发给牧民大叔,让他看看草原土壤和城市土壤的差异。还有颗粒物收集卡,过几天大叔那边应该就能寄回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陪孩子们分析,看看草原和城市的空气里,到底藏着什么不一样的秘密。”
叶之澜点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感受着他平稳的心跳。夜风轻轻吹过阳台,带来阵阵薄荷的清香——那是他们之前种的薄荷,在月相的滋养下,长得愈发茂盛。腹中的予安和予宁像是感受到了父母的温情,轻轻动了一下,幅度不大,却格外清晰。
“你感觉到了吗?”叶之澜拉着萧凡的手放在孕肚上,“他们好像在回应我们。”
萧凡的手掌轻轻覆在上面,温热的触感透过衣物传递过去,很快,又一次轻柔的胎动传来,像是小拳头在轻轻敲击。萧凡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柔软,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是在说,他们也想快点加入我们的探索队伍吧。”
“说不定是呢。”叶之澜笑着说,“等他们再大一点,我们就带着他们去草原,看看牧民大叔的牧场,找找那些我们记录过的蜜蜂和蚜虫,再在草原上看一次流星,完成澜澜和汀汀没做完的生态循环实验。”
“好。”萧凡答应着,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等你孕中期稳定了,我们就规划行程。牧场那边我已经问过了,有适合孕妇住的民宿,医疗设施也方便。到时候我们带着孩子们的实验报告,一边旅行,一边验证我们的实验结论,肯定会很有意义。”
他拿起旁边的星图盘,借着阳台的灯光,轻轻转动刻度圈:“你看,现在这个时间,草原上的星空应该比城市更清晰。北斗七星会更亮,银河也能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在草原上搭建一个临时观测点,记录流星次数和月相变化,再和城市的观测数据做对比,看看环境对星空观测的影响。”
叶之澜静静地听着,心里满是期待。她能想象出那样的画面:草原的夜晚,凉风习习,篝火旁,萧凡带着孩子们调试观测工具,她坐在旁边的折叠椅上,抱着两个刚学会翻身的小宝宝,看着星空下一家人的身影,温馨而美好。
“对了,”萧凡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今天下午我联系了天文台的张教授,跟他说了孩子们想研究‘胎动与月相关联’的想法,教授说这个选题很有意思,还推荐了几本适合青少年的生物节律科普书,明天我就去买回来,让澜澜和汀汀先看看,说不定能给他们更多启发。”
“真的吗?”叶之澜眼睛一亮,“那太好了,孩子们肯定会很开心。他们今天还在说,想把胎动记录也加入月相观测日志里,看看满月的时候胎动会不会更多。”
“当然是真的。”萧凡笑着说,“教授还说,如果孩子们能坚持记录完整个孕期,数据足够完整,说不定还能作为青少年生物节律研究的补充案例,和之前的星空观测数据一起发表。”
叶之澜靠在他的肩上,心里充满了感动。萧凡总是这样,无论孩子们的想法多么天马行空,他都会尽全力支持,甚至帮他们对接更多资源,让这些看似幼稚的探索变得更有意义。而这份支持,也让她的孕期充满了安全感和幸福感。
“时间不早了,该回房间休息了。”萧凡扶着叶之澜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的腰,“明天还要陪孩子们观察绿豆的生长情况,还要给草原的收集卡做记录,得养足精神。”
叶之澜点点头,跟着他往房间走。走到阳台门口,她回头望了一眼:实验台上的绿豆盆整齐排列,星图盘静静地躺在角落,孕期日记和孩子们的实验报告放在一起,在夜色里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这里不仅是一个实验室,更是一个充满爱与探索的小天地,承载着一家人的期待与温情。
回到房间,萧凡帮她铺好被子,又倒了一杯温水放在床头:“夜里要是渴了,记得喝点水,别自己下床。”
叶之澜躺在床上,看着萧凡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最好的婚姻,大概就是这样:你懂我的温柔,我懂你的付出;你支持我的热爱,我陪伴你的成长。而最好的家庭,就是一家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把简单的探索变成传承。
萧凡躺在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睡吧,明天又是充满惊喜的一天。说不定我们的绿豆芽又长高了,草原的收集卡也有消息了。”
叶之澜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意。腹中的予安和予宁像是感受到了宁静的氛围,不再胎动,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她能想象到明天的场景:孩子们早早起床,兴奋地跑到阳台记录数据;萧凡帮他们准备实验材料,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而她,坐在藤椅上,一边感受着宝宝的动静,一边记录着这温馨的一切。
夜色渐深,城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阳台的小灯还在默默亮着,像是在守护着这个充满探索精神的家庭。而阳台实验室里的绿豆芽,还在悄悄生长;星图盘上的星座,还在静静闪耀;那份关于爱与传承的探索,也在夜色中,慢慢酝酿着新的惊喜。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阳台时,萧汀已经踩着小凳子,趴在实验台边观察绿豆了。“姐姐!你快来看!草原土壤组的绿豆发芽了!”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打破了晨间的宁静。
叶澜揉着眼睛跑过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草原土壤组的盆里,已经冒出了几颗白色的嫩芽,长度大约0.3厘米,顶着湿润的土壤,像是在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真的发芽了!比城市土壤组的早了一天!”叶澜也兴奋地叫了起来,连忙拿起实验记录本,“快记录下来,今天是孕22周+3天,草原土壤组绿豆发芽,长度0.3厘米,城市土壤组暂无发芽迹象。”
叶之澜被孩子们的声音吵醒,慢慢走到阳台。萧凡已经端着早餐走了过来,看到发芽的绿豆,笑着说:“看来草原土壤的肥力确实更足,有机质含量更高,所以绿豆发芽更快。”他把温牛奶递给叶之澜,“快尝尝,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玉米粥。”
叶之澜接过牛奶,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暖意。萧汀正用放大镜观察嫩芽的形态,叶澜则在旁边补充记录土壤湿度和温度。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息。
“妈妈,你看这嫩芽的根好长呀!”萧汀指着嫩芽。”
叶之澜凑过去看了一眼,笑着说:“这是因为草原土壤更疏松,根须更容易往下生长。你们可以把根须长度也记录下来,作为后续对比的依据。”
萧凡坐在叶之澜身边,拿起她的孕期日记,翻开新的一页:“我来帮你记录今天的胎动情况吧,早上到现在,予安和予宁动了几次?”
“两次,刚才孩子们喊的时候动了一次,现在又动了一次。”叶之澜低头摸了摸孕肚,“好像每次孩子们有新发现,他们都会跟着兴奋。”
萧凡拿起笔,在日记上认真写下:“孕22周+3天,晨间7点15分,澜澜、汀汀发现草原土壤组绿豆发芽,予安、予宁胎动两次,力度轻柔,似呼应姐姐弟弟的喜悦。”
就在这时,萧凡的手机响了,是牧民大叔打来的视频电话。接通后,屏幕里出现了牧民大叔黝黑的笑脸,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萧凡兄弟,你们让我放的颗粒物收集卡,我收回来了,现在给你们看看!”
大叔拿着几张透明卡片对着镜头,卡片上的透明胶带上,粘满了细小的颗粒物,大多是浅褐色的粉末状,看起来格外细腻。“草原上的颗粒物不多,都是些牧草的粉末和少量沙土,你们那边的怎么样?”
萧凡把手机对准阳台的收集卡:“大叔你看,我们这边的收集卡上,颗粒物更多,还有一些黑色的小颗粒,可能是汽车尾气和灰尘。”
姐弟俩凑到手机屏幕前,仔细对比着两张收集卡:“大叔,草原的颗粒物比城市的细好多!”萧汀说。
“对呀,而且数量也少。”叶澜补充道,“这是不是说明草原的空气比城市更干净?”
牧民大叔笑着点点头:“那是肯定的!我们这边没有工厂,也没有多少汽车,空气都是清新的牧草香。你们说的蜜蜂,现在越来越多了,我按照孩子们说的,在蜜蜂访花的时间段不喷洒驱虫剂,现在牧场的野花都开得更艳了!”
视频里,大叔还特意拍了牧场的蜜蜂,几只毛茸茸的蜜蜂停在野花上采蜜,翅膀上没有明显的划痕,状态格外好。“你们看,这些蜜蜂是不是比之前寄给你们的样本更有精神?”
“是呀是呀!”姐弟俩齐声说,“它们的翅膀更透明,绒毛也更密!”
挂了视频电话,萧汀立刻拿出实验本,开始记录颗粒物收集卡的对比结果:“草原收集卡:颗粒物少,多为浅褐色粉末,无黑色颗粒;城市收集卡:颗粒物多,含浅褐色粉末和黑色小颗粒,大小不均。”
叶之澜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转头对萧凡说:“看来我们可以把这个对比结果加入昆虫报告里,证明环境空气质量对昆虫的生长状态有影响。”
“我也是这么想的。”萧凡点点头,“等过几天,我们把收集卡拿到学校的实验室,请老师帮忙用显微镜放大看看,就能更清楚地对比颗粒物的大小和成分了。”
上午的时光,就在忙碌而充实的探索中悄悄流逝。姐弟俩完善了颗粒物对比记录,补充了绿豆发芽的详细数据,还开始整理向光性实验的总结报告。叶之澜坐在旁边,一边陪着他们,一边在孕期日记里写下这些点滴,偶尔感受到胎动,就停下来和宝宝们说说话。
萧凡则联系了天文台的张教授,把“胎动与月相关联”的初步记录发给了他,教授很快回复,称赞孩子们的观察很细致,还建议他们增加记录频率,不仅要记录胎动次数,还要记录胎动的力度和持续时间,这样数据会更完整。
“教授说我们的记录方法很科学!”萧凡把手机递给孩子们看,“他还说,等我们记录满一个月相周期,就帮我们分析数据,看看胎动和月相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关联。”
姐弟俩兴奋地跳了起来,萧汀立刻拿出月相观测日志,在后面加了“胎动力度”“持续时间”两栏:“我们从今天开始,每天记录三次胎动情况,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
叶之澜笑着说:“好呀,妈妈陪你们一起记录,争取让数据更准确。”
中午吃过饭,叶之澜靠在沙发上休息,萧凡则陪着孩子们在阳台做实验。他们把草原土壤和城市土壤分别取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萧汀负责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叶澜负责记录观察结果:“草原土壤里有很多细小的植物纤维,还有一些微生物的痕迹;城市土壤里的小石子更多,植物纤维很少。”
萧凡在旁边补充道:“这些植物纤维就是有机质分解后的产物,能给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所以草原土壤里的绿豆发芽更快。”
叶之澜躺在沙发上,听着他们的讨论声,心里满是安宁。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腹中的宝宝们安静地睡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她拿起孕期日记,翻到第一页,上面写着她刚怀孕时写下的话:“希望这个孕期,能和萧凡一起,给澜澜和汀汀更多陪伴,也给未出生的宝宝们,留下最温暖的初体验。”
现在看来,她不仅做到了,还收获了更多。这个孕期,因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变得格外充实而有意义;因为萧凡的陪伴与支持,变得格外温暖而安心;而予安和予宁的到来,也让这个家庭的探索精神有了新的传承。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城市的灯光渐渐亮起。全家又一次来到阳台,开始了每天的星空观测。萧凡调整好星图盘,今天的月亮比昨天更圆了一些,像是一块被啃过的月饼,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
“今天的月相是凸月,高度角60度,气温19c,湿度62%。”叶澜念着记录的数据,萧汀在旁边认真地写着。
叶之澜靠在萧凡怀里,感受着胎动,轻声说:“予安和予宁今天动了六次,比昨天多了两次。”
萧凡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说不定真的和月相有关,等我们记录满29.5天,就能找到答案了。”
夜色渐浓,阳台的灯光依旧明亮。绿豆芽在土壤里悄悄生长,昆虫标本在盒子里静静陈列,星图盘上的星座依旧闪耀,而这个充满爱与探索的家庭,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故事。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也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有多少惊喜,但他们知道,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带着爱去陪伴,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变得格外有意义。
阳台实验室的探索之旅,还在继续。而这份关于科学、关于爱、关于传承的故事,也在夏末的星空下,慢慢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