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355章 新中国的军装

第355章 新中国的军装(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中南海西门的卫兵检查证件时,于学忠注意到年轻战士的手指在"国防委员会委员"字样上停顿了片刻。这让他想起1935年在南京陆军大学授课时,那些质疑他东北军出身的学生军官。

"于将军!"走廊尽头传来熟悉的山东口音。当年鲁苏战区的老部下王旅长如今已是解放军某部参谋长,两人相握的手都有些颤抖。

怀仁堂的雕花木门缓缓开启。会议室墙上挂着巨幅朝鲜半岛地图,参谋人员正在沙盘上移动代表敌我双方的小旗。于学忠的座位牌被安排在第三排,邻座是起义的原国民党海军将领。

"光像探照灯般聚焦过来。

他站起身,新军装的肩绊微微发紧:"关于东北边防,我有三点建议..."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战斗机掠过的轰鸣。这声音让他恍惚回到1942年的重庆大轰炸,但今天,这是我们的飞机在保卫首都的领空。

散会时已是华灯初上。于学忠独自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橱窗里陈列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画。新华书店门口排着长队,人们争相购买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于总司令?"颤抖的女声从身后传来。穿列宁装的中年女子挎着药箱,左脸颊有道淡疤——是当年鲁苏战区的女军医陈思齐。

茶馆里的龙井泛着清香。陈医生讲述着她如何带着战地医院的三十名伤员投奔八路军,如何在淮海战役中救治解放军战士。

"您知道吗?"她突然压低声音,"去年在山东,老百姓把您当年修的防御工事叫'于公垒',说比鬼子的炮楼结实多了。"

喜欢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请大家收藏: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于学忠摩挲着茶杯。1941年冬,为保护根据地百姓,他亲率工兵队用糯米浆拌石灰修筑地堡群。此刻窗外飘起细雨,恍惚间又听见当年夯土的号子声。

北京饭店的台灯下,于学忠展开女儿从大连寄来的信。信纸带着海风的咸涩,女儿说正在工人夜校教算术,女婿在造船厂当技术员。

"爸,听说您穿上了新军装..."字迹在这里洇开一片,像是滴落的泪水。他想起九一八那年,十四岁的女儿攥着他的佩枪哭喊"为什么不打回东北去"。

抽屉里还躺着另一封信——台湾的老部下辗转寄来的密信,说张学良仍被软禁在竹东山区。他划燃火柴,火苗吞噬信纸的瞬间,映亮墙上新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东北三省的轮廓像只振翅的雄鹰。

敲门声响起。服务员送来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消息。于学忠的手指抚过鸭绿江大桥的照片,那里离他的家乡辽阳不过两百公里。窗外长安街上,值勤的解放军战士正在换岗,崭新的军靴踏出整齐的节奏。

清晨的穿衣镜前,于学忠正了正军帽。五五式军装的立领摩挲着颈侧的弹痕——那是1933年长城抗战时,日军狙击手留下的纪念。

收音机里播放着《歌唱祖国》。他忽然想起1925年第一次穿奉军军官制服时,教官说的话:"军装是军人的皮肤,要穿出骨头来。"

六十五岁的将军挺直腰板。镜中,新旧两个时代的军装在此刻重叠。阳光穿过窗帘,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座沉默的山岳,又像一柄终于归鞘的剑。

喜欢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请大家收藏: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