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诡玲珑 > 第300章 遗址铁证

第300章 遗址铁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罪证馆——

罪孽深重七三一,育菌残害万生物。

焚去罪证史难忘,侵华遗址谨世人!

松花江的晨雾似化不开的浓墨,将哈尔滨平房区的天际线晕染成一片沉郁的铅灰。

当那座黑灰色的混凝土建筑群出现在视野尽头时,车轮碾过薄冰的咯吱声戛然而止,仿佛连时间都在这片承载着血与泪的土地前敛声屏气。

夏至推开车门,指尖触到空气的瞬间,便被一股混杂着冻土、铁锈与历史尘埃的寒意包裹,那寒意穿透衣料,直抵心口,与贴身口袋里桃木书签的余温形成尖锐的对峙——

书签上“殇夏”二字的纹路,仿佛在这一刻与八十余年前的苦难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振。

“夏老弟,霜降小姐,可算等着你们了。”

韦斌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这位平日里雷厉风行的企业家,此刻眉头拧成了川字,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地方,光是站在门口,就觉得胸口堵得慌,像压了块千斤石。”

霜降拢了拢米白色外套的领口,发梢沾着的霜粒在晨光中闪着细碎而冰凉的光,宛如雁荡山初雪时梅枝上凝结的冰晶。

她抬眼望向遗址大门,灰色门楣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罪证馆”十四个黑色大字,如十四把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片土地记得一切,”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那些被刻意抹去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重见天日。”

人群中,毓敏身着黑色长款大衣,手中厚厚的笔记本扉页上“历史不容忘却”六个字格外醒目。

她的祖父曾是抗联战士,亲眼见证过细菌战过后“人间炼狱,尸骨如山”的惨状,这份家族记忆让她的眼神比常人多了几分凝重与坚毅。

“我查了最新史料,”她翻开笔记本,纸张翻动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2024年国家公祭日重启开放的本部大楼里,新增了2082件文物史料,还有3000块殉难者石碑,每一块都刻着历史的伤痕。”

话音刚落,柳梦璃举着相机匆匆赶来,镜头盖都未来得及摘下,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抱歉来晚了,”她喘着气,眼神却异常坚定,“我要把这些铁证一一拍下来,做成纪录片。有些历史绝不能‘石沉大海——没影儿了’,更不能让某些人‘睁着眼睛说瞎话——自欺欺人’。”

身旁的弘俊默默接过她肩上的摄影包,一言不发,只是眼底翻涌的沉痛,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墨云疏与沐薇夏并肩走来,前者身着藏青色旗袍,领口别着一枚银质梅花胸针,气质温婉却眼神锐利;后者穿一件浅紫色毛衣,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细菌战受害者口述史》,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她的用心。“我从南京专程赶来,”墨云疏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想亲眼看看这些跨越八十年的罪证,它们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更具冲击力。”沐薇夏轻轻点头,翻开书页:“这里记录着一位幸存者的话,‘细菌像附骨之疽,折磨了我一辈子,但我不能忘,也不敢忘’。”

鈢堂站在人群边缘,一袭黑色中山装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他很少说话,只是目光沉沉地望着遗址大门,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作为研究战争史的学者,他曾查阅过无数相关档案,但当真正站在这片罪恶之地时,那些冰冷的文字瞬间化作了鲜活的苦难,让他喉间发紧,竟一时语塞。

一行人缓缓步入广场,青黑色的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每一块石板都仿佛是沉默的证人。石板间零星生长着几株杂草,在寒风中瑟缩着,却又倔强地挺立着,像是在诉说着生命的不屈。“这广场底下,埋着不少受害者的遗骸。”毓敏的声音带着哽咽,“七三一部队战败前,为了销毁罪证,炸毁了设施,焚烧了档案,还把遗体匆匆掩埋,企图‘瞒天过海——自欺欺人’。可他们没想到,这些白骨终究会重见天日,成为无法抵赖的铁证。”

夏至蹲下身,指尖抚过石板上深深的裂痕,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恍惚间,他仿佛听见了无数冤魂的哀嚎,那些声音穿透土层,穿越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他想起自己前世作为殇夏的记忆,想起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同胞,想起那些在实验台上痛苦挣扎的灵魂。“这些裂痕,就像历史的伤疤,”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即便岁月流逝,也永远无法愈合。”

霜降轻轻握住他的手,手心微凉却带着坚定的力量。她能感受到夏至内心的翻涌,也能体会到那份跨越两世的伤痛。“我们记得,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她低声说,目光温柔而坚定。

第一部分:侵华日军细菌战——战略级罪恶的序曲

穿过庄严肃穆的大门,主展馆厚重的木门在身后缓缓关上,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馆内光线昏暗,只有射灯在展品上投下微弱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压抑而肃穆的氛围。

消毒水与陈旧纸张的气息混合在一起,扑面而来,那是历史的味道,带着一丝苦涩与沉重。

展馆的序厅,首先揭示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整体图景。

巨幅地图与历史文献表明,细菌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层策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国家犯罪。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便开始秘密推动细菌武器的研发与应用,旨在针对中国军民发动一场悄无声息、成本低廉却杀伤力巨大的“廉价战争”。

墨云疏指着墙上的文件影印件说:“看这些命令,直接来自日本最高军事机构。他们将细菌武器视为打破战争僵局、实施恐怖统治的‘法宝’。”

沐薇夏补充道,声音低沉:“这不仅是战争罪行,更是反人类的战略部署,其意图在于摧毁整个地区的生灵。”

第二部分:七三一部队~日本细菌战的大本营

紧接着,展览的核心——“第七三一部队”的狰狞面目被揭开。

这座位于哈尔滨平房区的庞大基地,正是日本细菌战体系的核心与大本营。

在“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伪装下,它由石井四郎等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领导,建立起一支规模空前、分工明确的细菌战部队。

鈢堂站在展示731部队组织架构的图表前,沉声说道:“这里远不止一个研究机构。它下设各部,负责细菌研究、实验、生产、训练乃至实战,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战争怪兽。其本部大楼、四方楼特设监狱、动力班、细菌生产工厂等设施,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杀人机器。”

毓敏翻着笔记补充:“史料记载,这里巅峰时期有超过3000名工作人员,其核心任务就是为细菌战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第三部分:人体实验——踏着骸骨的所谓“科学”

前行几步,便进入了整个遗址最令人窒息的区域——“人体实验”。

这里的展陈,陈列着日本侵略者当年用活人做实验的大量罪证。

玻璃柜中,锈迹斑斑的注射器、带血的手术刀、冷冻实验用的金属容器、压力实验用的密封舱,静静陈列着,每一件展品都沾着鲜血,透着寒气。

墙上的黑白照片触目惊心:被绑在实验台上的受害者,浑身溃烂,面目全非;在冰天雪地里接受冷冻实验的战俘,四肢僵硬,眼神空洞;被注入细菌后痛苦挣扎的平民,表情扭曲,惨不忍睹。

这里的各种实验用具、人物场景塑像、图片和证言资料,以及复原的微生物实验室、冻伤实验室等遗址都是山一般的铁证。

“这些照片,每一张都是血写的罪证,”韦斌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侵略者简直是‘蛇蝎心肠——毒如蛇蝎’,他们的所作所为,连禽兽都不如!”

李娜紧紧攥着韦斌的胳膊,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着:“太可怕了,怎么能这么残忍?”

夏至的目光落在一张照片上,照片中的少年与他前世记忆中的一个小伙伴长得极为相似。

那个小伙伴,就是在细菌战中染病身亡的,临死前还拉着他的手,说想回家。

“育菌残害万生物……”他再次喃喃自语,诗句在这一刻化作了具象的画面,烙印在他的脑海中,让他心如刀绞。

霜降感受到了他的痛苦,轻轻将头靠在他的肩上,无声地安慰着。

她的目光落在那些实验器械上,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悲凉。

“这些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工具,却被侵略者用来残害生命,”她轻声说,“这是对科学的亵渎,也是对人性的践踏。”

墨云疏指着一个玻璃柜中的档案说道:“你们看,这是当年的实验记录,上面详细记载着受害者的年龄、性别、实验项目和结果。

他们把人当成实验品,把生命当成数据,这种冷血无情,简直令人发指。”

档案上的字迹工整,却透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冷漠。

邢洲凑近玻璃柜,仔细看着那些记录,眉头皱得更紧了:“鼠疫、炭疽、霍乱、鼻疽……他们系统地测试各种病原体的致死效果。

还有活体解剖,是为了观察病菌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

这哪里是研究,分明是魔鬼的行径。”

苏何宇补充道,声音因愤怒而颤抖:“还有冻伤实验,测试人在极限低温下的反应;压力实验,模拟高空环境……他们榨干了受害者生命的最后一滴价值。”

第四部分:研制细菌武器——死亡工厂的规模化产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