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集英殿上,天子门生照初心(2 / 2)
后来才知道,那些上榜的,不是官宦子弟,就是给主考官送了厚礼的富家子弟。”
“咱们这些寒门学子,空有满腹经纶,却抵不过人家手中的铜钱响。
这官场,早已不是论才学的地方了。”
“说起来,这次北方大捷,金国覆灭,朝廷缺官缺得厉害,可那些后备官员明明闲着,陛下却偏要开恩科选我们这些人,真是猜不透圣意。”
“管他呢!只要能进殿试,成为天子门生,就不用再看那些贪官污吏的脸色了!”
议论声此起彼伏,却都刻意压低了音量,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毕竟,这里是皇宫大内,是天子驾前,容不得半分放肆。
沈砚之站在队列的中后段,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心绪翻涌如潮。
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儒衫,身形清瘦,眉宇间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郁色,却难掩眼底的锋芒。
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龙椅上,眼神复杂得很——有敬畏,有期盼,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他想起了父亲沈博雅。
父亲本是官宦世家出身,先祖曾官至御史中丞,家风清正,世代以忠君爱国为训。
可到了父亲这一辈,族里那位二奶奶却因父亲不肯趋炎附她的娘家势力,处处加以打压。
二奶奶出身显赫,娘家是当朝吏部尚书,在族中说一不二。
她看父亲不顺眼,便罗织罪名,污蔑父亲贪污族产,将父亲从祖宅中赶了出去。
搬出祖宅后,苦难并未结束。
二奶奶依旧不肯罢休,暗中使绊子,让父亲四处碰壁,连个幕僚的差事都找不到。
父亲一生耿直,不愿同流合污,最终只能靠教书糊口,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沈砚之自幼聪慧,深受父亲熏陶,饱读诗书,才学远胜同龄人。
可他参加科举,却注定步履维艰。
第一次参加府试,沈砚之信心满满,却因二奶奶暗中吩咐考官打压,名落孙山。
父亲不甘心,带着他四处奔走,求告无门,只能看着那些才学远不如他的人轻易获得功名。
第二次府试,沈砚之加倍努力,文章写得愈发精妙,考官虽想打压,却实在找不出纰漏,只能让他勉强中了举人。
本以为苦尽甘来,可到了省试,二奶奶的势力再次发挥作用。
连续三次省试,沈砚之的卷子要么被直接压下,要么被批得一无是处,每次放榜,他都只能在榜单的末尾徒劳地寻找自己的名字,最终只剩下满心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