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诗词一万首 > 第761章 江淹《清思诗五首?其四》

第761章 江淹《清思诗五首?其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解析:“空闺”一词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空间环境,一个“空”字,强调了空间的空旷与寂寥,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饶远念”,“饶”表示丰富、充满,说明诗人心中满是悠远绵长的思绪。这些思绪可能是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思念,也可能是对人生、理想的思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虚堂”与“空闺”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的虚无感,“生夜阴”描绘出随着夜晚的深入,堂屋中渐渐弥漫起阴森的气息。“生”字赋予了夜阴一种动态的生成感,仿佛黑暗在一点点吞噬着空间,这种阴森的氛围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孤独、沉重情绪的外化,使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在这空旷孤寂的夜晚,被无尽思念和愁绪笼罩的心境。

3.兹夕一何哀,明月没西林

-解析:“兹夕”即“此夜”,直接点明时间,诗人感慨“一何哀”,“一何”表示多么,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在这个夜晚内心的哀伤程度。为何如此哀伤呢?紧接着“明月没西林”给出了答案,明月慢慢沉没于西边的树林之中。明月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好、团圆与希望,而此时明月的消逝,意味着美好事物的离去,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诗人借明月西沉之景,以景衬情,将自己内心深处因时光流逝、美好不再而产生的哀伤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面对时光和美好消逝时的无奈与悲痛,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

4.世人重时暮,道士情亦深

-解析:“世人重时暮”表明世间众人都看重时光的流逝,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重”体现了世人对时光逝去的重视与感慨,时光的流逝往往会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青春不再等诸多人生问题的思考。而诗人以“道士”自比(这里的道士可理解为有着超脱世俗思想的人),强调自己“情亦深”,即对时光流逝的情感更为深沉。通过将自己与世人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的感触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这不仅加深了诗歌情感的深度,也暗示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心境和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为下文表达超脱尘世的愿望做了铺垫,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烦恼、寻求心灵解脱的内在原因。

5.愿乘青鸟翼,径出玉山岑

-解析:“愿”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愿望。“青鸟”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常被视为连接人间与仙境的使者,代表着神秘、美好与希望,也象征着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玉山”则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仙山,“岑”指小而高的山,“玉山岑”即玉山的山顶,代表着仙境的所在。诗人希望能乘着青鸟的翅膀,直接飞出玉山的山顶,这一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此句借助神话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的种种烦恼与束缚,飞向那超凡脱俗的仙境,在那里寻求心灵的解脱与安宁,实现对现实困境的超越,进入一个永恒美好、没有时光流逝烦恼的理想世界,将诗歌的主题推向了高潮,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由解脱的强烈渴望。

句译

1.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白露悄然润泽着金瑟,清风轻轻拂动着玉琴。

2.空闺饶远念,虚堂生夜阴:独居空闺,心中满是悠远的思念,空荡荡的堂屋在夜里滋生出阴森之感。

3.兹夕一何哀,明月没西林:这个夜晚是多么令人哀伤啊,明月渐渐沉没在西边的树林后。

4.世人重时暮,道士情亦深:世人都看重时光的流逝,我(如同道士般)对时光的感慨之情也极为深沉。

5.愿乘青鸟翼,径出玉山岑:希望能乘着青鸟的翅膀,直接飞出玉山的山顶。

全译

秋夜的白露,悄然润泽那华美的金瑟,轻柔的清风,悠悠拂动着精致的玉琴。

独居在空荡的闺房,心中满是悠远的思念,寂静的堂屋之中,夜色蔓延,阴森渐生。

这个夜晚,是何等的哀伤啊,那明月,缓缓沉没于西边的山林。

世人皆感慨时光的迟暮,而我,亦怀有深沉的伤时之情。

真希望能搭乘青鸟的羽翼,径直飞向玉山的山巅,超脱这尘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