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2 / 2)
无人敢答。
若单谈库银,那必然是够的,毕竟此前互市的结果十分显著,但就眼下情势和局面来说,的确不适合这般铺张,昭鹤公主在民间时就颇得人心,若是一朝回朝,却操持起这些损耗巨大的国宴,她越出风头,反噬就越厉害。
至此,魏璠终于开口:“照公主所言,西域诸国心意可领,来朝则免吧。”
放在从前,即便皇帝开口,也难免下臣回驳,然不知是不是近来昭鹤公主的影响太深,群臣常常被她弄得下不来台,以至于皇帝亲自开口时,竟有了点一锤定音之意,于朝臣而言更是松了一口气。
霓璎坐在魏璠身边,感受的最为鲜明,她扫过默然臣服的朝臣,慢慢看向魏璠,却发现他也在看自己。
魏璠开口问她:“昭鹤以为如何?”
霓璎敛眸:“昭鹤以为,此事尚有他议。”
“哦?”魏璠微微挑眉,似乎来了兴趣,也全然不管
霓璎思索片刻,缓缓开口:“自战乱以来,多有百姓流离失所,加之天灾扰人,民不聊生,昭鹤近来听闻,因陛下开市,至大缙对外关系缓和,关内至河西一带曾有大批对外卖儿卖女充作劳工以求生存之事发生,昭鹤以为,与其铺张浪费,倒不如将这笔钱用作赎回之用。且互市对邻边诸邦国利处颇多,若以大缙之名下达赎回百姓的旨意,便是威慑与督促。”
“万万不可!”尚书令王嵇断然否决:“陛下,若要行使此举,麻烦困难损耗人力财力不说,若知道卖出去的儿女朝廷会帮忙赎回,岂非助涨买卖之风?殿下之言太过天真,最终只会落得人财两空!”
王嵇之言引得一旁纷纷赞同。
大缙百姓成百上千万,灾年荒年卖儿卖女多了去了,难道都要朝廷赎回吗?这不是冤大头吗?这昭鹤公主到底是吃了多少便宜香火熏成这样一副天真的菩萨心肠,不现实,太不现实了!
“尚书令可知大缙之内户籍总数是多少。”不曾想公主紧随其后,冷不防一句发问,令王嵇瞬然语塞。
并非王嵇不知概数,不过是又一次意识到,公主那天真之言背后,到底是冲着什么而来。
见王嵇不答,霓璎又看向卢敬征:“卢侍郎,你说呢?”
这个还真把卢敬征问住了。
大缙的战乱直到近几年才彻底平定,加之天灾并发,很多户籍的信息都已对不上。倒不是说户部不会按时核查更新,只是这个过程往往拖延很久,当中不乏还有核算赋税时人为的增减,直接指向地方官员和宗室勋贵的利益。
皇帝不知道吗?当然不会,只是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能轻易去撕扯,只要保证国库稳固收入,一切平稳有序,有些事情纵容也就纵容了。
可眼下昭鹤公主提及此事,显然不是为了轻拿轻放。
卢敬征的脸色一时间变得十分难看,而霓璎也没为难他,看向魏璠:“想来户部事务繁琐,卢侍郎记不得这点小事,恳请陛下再传召户部员外郎,洛州人贺兰昂。”
魏璠深深的看她一眼,点头:“传。”
片刻后,贺兰昂到,霓璎同样不与他废话,先时问的问题又都问了他一便。
现存户籍、成丁交税、近年变迁,细致入里,青年垂首静立,听过后竟能一一作答,俨然烂熟于心,而这番流利无迟疑的态度,更显他为官秉正,无过多顾虑。
霓璎点点头,又问:“如今,若以国库资财赎回大缙被买卖的百姓,你以为如何。”
贺兰昂略一思索,点头:“可。”
数道目光射向贺兰昂,连魏璠都饶有兴致的打量起眼前的青年。
二十多岁的年纪,稳重且端正。
霓璎:“说说看,何以为可。”
贺兰昂略一思索,不紧不慢道,赎回百姓并不代表放任他们再次被买卖,相反,赎回后立刻要做的就是重新入户,假若赎回一万人,这一万人里又以五人为一户,一户一人税一千文,那也足有两百万文,且这t还是以最低的准则来计算,此为括户。
与此同时,重新盘点国内如今的户籍数,严查逃户流户,可先令官府安抚宽容,带到重振基业后再行纳税,此为检户,且依照历朝历代的经验,检户括户后的税赋增长最多可达亿数。
霓璎闻言,忽道:“话又说回来,以国库现金存银去赎回大缙百姓,是否过于天真?”
贺兰昂认识那副沉稳色调:“眼下动用国库银两赎回百姓或会造成损耗,然括户与检户本就是为长远而设,家破人亡者不谈齐家兴国,有家方有安定,安定而后兴邦。是以长远来看,益处无穷。”
魏璠细听,眼神微变,也多看了这贺兰昂几眼,还未等他多思,身边之人豁然起身,不过一抹余光,魏璠的视线已不自觉被牵动过去。
霓璎走了下来,徐徐步过杜、卢、王、薛等人,“诸位现在来说说,同样一笔钱,是以君臣之礼,宾主之仪来唱一场浮华大戏好,还是用来做点天真的善事比较好?”
几人缄默不言,大约已后悔提了这茬。
霓璎站定,目视众人,扬声间不怒自威:“诸位若没想好,那本宫先说——想一掷千金铺垫浮华,横征暴敛即可,简单的很,但要让斗米价低,百姓人人买得起,须得粮米满仓,非太平盛世不可。而太平盛世,须先从安家立业开始,是不是?”
魏璠定定的看着霓璎的背影,有那么一瞬间,他好像看到了昔日洛阳旧居时,那个陪在他身边畅聊古今的少女。
他第一次对她的惊艳,并非那张绝色的脸,而是她看着明澈蓝天,从容温婉的笑着,随意说的每一句话,他的心底都同时有着回音,共振,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