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的时代1979! > 第188章 《彻子的小屋》

第188章 《彻子的小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向巴金、井上靖等人欠身告罪,语气带着几分学者般的兴奋与执着:“非常抱歉,各位前辈。我对许君与岩波书店的这次合作,以及他接下来可能的新作极为感兴趣。请允许我失陪一下,我想跟随许君一同前往,或许能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也都理解地笑了。

大江本就是性情中人,对于真正能触动他思想的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

井上靖无奈又宽容地笑了笑,摆了摆手,示意他自便。

于是,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大江健三郎这位日本文坛的重量级人物,竟像个小辈一样,兴冲冲地跟着许成军一起离开了会场,前往另一个与文学和出版相关的“战场”。

前往岩波书店的路上,大江健三郎与许成军同乘一车。

这位日本文坛的旗手显得兴致勃勃,与许成军分享了许多关于岩波书店的掌故。作为早已成名的作家,大江的作品如《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Football》等也已在这家殿堂级的出版社刊行。

他听说许成军获得了百分之十三的版税,微微挑眉,直言不讳道:“他们还真是看好你。岩波对待日本新人作家可没这么大方,版税往往会压得很低。”

他随即简单解释了日本文学圈的高度商业化现状。

作家或许能获得不菲的报酬,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其纯粹的“文士”地位与传统认知相比已有所变化,更像是一种备受瞩目却也受市场规律制约的职业。与中国作家地位高、收入不菲的状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其实这才是合理的发展趋势。

有时候文人误国,就是把文人地位抬得过高,同行互相吹捧,自己定价。

车辆穿过繁华的街区驶入文教气息浓厚的神保町一带。

最终,车子在一栋风格沉稳、透着学术厚重感的棕色砖石建筑前停下,“岩波书店”几个大字古朴而醒目。

马场公彦总编辑早已带着眼巴巴等候的藤井省三在门口迎候。一见到许成军,两人立刻上前,马场热情地握住许成军的手:“许君,终于等到你了!要不是顾及代表团整体的行程,我们早就想专程去请你了!”

藤井也在一旁激动地连连点头。

马场公彦亲自引领众人进入书店内部。

穿过对外营业、书架高耸直达天花板的书店区域,推开一扇不起眼的木门,便进入了“编辑部”的领域。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与外面不同,混合着更浓郁的油墨、旧纸、浆糊以及咖啡因的复杂气味。

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长的、略显拥挤的走廊,两侧是一个个用玻璃隔断或书架简单分隔开的编辑室。几乎每个编辑的办公桌都被淹没在纸张的海洋里。

一摞摞等待审阅的稿件、密密麻麻布满红笔批注的校样(ゲラ刷り)、各种语言的词典、以及堆叠如山的书籍,几乎看不到桌面的原本颜色。有人正伏案疾书,眉头紧锁;有人正拿着电话,语速飞快地与学者或译者沟通;还有年轻的工作人员推着装载书稿的小车,在狭窄的过道里小心穿行。

墙壁上贴着出版社的出版计划表、畅销书排行榜,以及一些泛黄的、印着“岩波文库”标志性网格封面设计的老海报。

整个空间充满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学术生产氛围,安静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劳作。

马场一边走,一边低声介绍:“这边是人文社科编辑部,主要负责哲学、历史类书籍……那边是文艺编辑部,您的《红绸》就是由他们负责。”

他指向一个相对安静些的角落。

许成军看到,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老编辑,正对着一份稿子喃喃自语,手指在字里行间缓慢移动;而旁边一位年轻的编辑,则正与藤井省三低声讨论着《红绸》译稿中的某个细节,桌上摊开着中日文对照的手稿和多种参考书籍。

这里没有华丽的装潢,只有被书籍和文稿填满的实用主义空间,以及一种沉浸于文字世界的、近乎苦行僧般的专注。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出版的严谨态度,这就是岩波书店的心脏地带,日本学术与思想出版的重镇

随后,他略带戏谑地指着眼圈发黑却精神亢奋的藤井说:“藤井知道您要来,几乎是熬夜通宵,配合东京大学的几位翻译专家,已经把《红绸》的译稿最终校订完成了。正好趁着您现在访日交流带来的名气,”

他顿了顿,眼中带着一丝对那“贵公子”报道的调侃,“以及这份意外的謎の中国貴公子‘声势’,我们可以立刻安排付印。目前万事俱备,只差一个重要的环节。

需要一位日本本土的知名作家为您撰写‘带’(即推荐语,通常印在书籍腰封上),这对日本读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引荐。”

“这样啊~”

“许君不方便的话,书店这边可以帮忙找人呢~”

一旁的大江健三郎闻言,温和地笑了:“这件事,如果许君不介意,我很乐意效劳。”

藤井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几乎是喊了出来:“纳尼?!如果大江老师肯执笔,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太完美了!”

这意外的顺利让几人都笑了起来。

众人随即步入一间安静的签约室。

藤井郑重地取来合同,文本准备了中日英三语对照版本,以确保条款清晰无误。在随行的吴垒协助确认合同细节,并再次核验藤井的翻译稿无误后,许成军拿起笔,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吃人手短。

垒哥这会可是相当负责~

马场公彦起身,再次与许成军握手,脸上是如释重负又充满期待的笑容:“恭喜,许成军先生,岩波书店很荣幸能与您合作。那么,接下来就万事俱备,只差最后一件重要的事了。”

你他妈到底有多少重要的事!

“哦?什么事?”许成军问道。

“当然是上节目宣传啦!”马场笑道,“我们已经为您安排了《彻子的小屋》)。趁热打铁,让全日本的读者都认识您这位来自中国的‘贵公子’作家!”

《彻子的小屋》是テレビ朝日系列全国放送的一档极受欢迎的访谈节目,在当时以邀请各界名流、文化名家而著称。

基本上上了这个节目就代表你在日本出了名了~

许成军微微挑眉,问道:“《彻子的小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目?”

马场公彦笑着解释道:“是黑柳彻子主持的王牌访谈节目,在普通民众中影响力很大,能让您的名字和作品一夜之间传遍日本列岛。”

许成军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马场:“那么,在贵国的这个节目上,我能畅所欲言,说我想说的话吗?”

“哦?比如呢?”马场饶有兴趣地反问。

“比如文学的真知灼见,比如文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以及…我对于日本,对于这个世界现状的一些看法。”许成军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马场闻言,非但没有担忧,反而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说道:“许君,我们这里是资本主义社会。节目的首要意义,坦白说,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当然,”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精明与开放,“《彻子的小屋》不止在日本国内播出,也会通过合作渠道在部分东亚和北美地区播放。所以,只要您言之有物,能引起讨论,您尽管说好了~我们乐见其成。”

“那我可真说了?”许成军确认道。

“说呗!”马场回答得干脆,随即又像是刚想起来似的,补充了一个重要的细节,语气带着商业合作的轻松:“哦,对了,许君,这次节目出演,您也是要签演出合同的,是有出演费可以拿的哦~”

“那个.我能和许君一起上节目么?”

大江健三郎弱弱地举手。

许成军有些懵,哥们,不是吧?

这也一起?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