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2 / 2)
他的问话,没人出声,一看便知是偷夺的船只。
宋江不由感慨道:“想我宋江虽为小吏,却从未取过百姓一针一线,不知不想逃命在此,却夺了百姓舟船。实在是羞煞我也。”
仿佛间,宋江成了天下正义的化身,大有尔等误我之态。
众人齐说:“哥哥仁义。此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也当付钱。”宋江说,“如此我等与那恶官又有何差别”
“可梁山无钱。”
听到梁山无钱,宋江叹了一口气,与杜迁说:“还请杜头领代为告知宁大人,把这银子付了。宋江再三拜谢。”
杜迁说:“师父已经奉皇命出使他国了。再说宋头领欠下的银货,师父已然付上。”
这是杜迁在堵他的嘴。虽然他不懂宋江耍的手段,但是他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是师父案主一系的。
宋江和他们不是同路人,宋江要花他们的银子,他也是会堵他的。
这番话可是把宋江臊到里子里去了。
宋江自己跑去。没有见到李师师本尊不说,银子也没带够,遭了官司,入了大狱。这绝对是他一生的污点。
现在有杜迁指出来,脸上仿若开了个染料铺,红的黑、白的黑、绿的黑全都过了一遍。
只是他人黑面黑。看上去仍是黑的。突然,他对晁盖拜谢道:“不是哥哥相救,几在梦中相见矣”
听他说的悲苦,梁山众人也便不再想宋江被捕的原因。
只觉宋江分外可怜。
李逵更是怒火冲天,转身就走。
宋江赶忙叫住:“兄弟哪里去”
李逵便道:“杀入城去,连那个鸟皇帝,一便都砍了快活,与哥哥报仇。”
戴宗赶快拉住他说:“兄弟使不得莽性城里有八十万禁卫军马,若杀入去,必然有失”
李逵却是不信,说:“再多人又有何用,俺看也不过切瓜砍豆一般。”
起了杀性,又见军队不过如此,李逵才不怕他们。
“不成,人数太多,就是杀软了手脚,又杀得几个不如坐船先回梁山再做打算。”
这边一闹腾,夺舟船的事,宋江被捕的原因,全然无人在想。这时还是先逃得性命再说其他。
这边刚刚开始登船,便见外派观察敌情的几个喽罗慌慌忙忙入庙来报道:“汴京城里,鸣锣擂鼓,整顿军马出城来追赶。远远望见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枪兵将;大刀阔斧,杀奔这儿路上来”
李逵听了,大叫一声“杀将去方才还未杀得快活,这次必要杀个快活”提了双斧,便闯出去。
晁盖叫道:“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著晁某,直杀尽这波军马,方才回梁山泊去”
舟船虽然快捷,但是一旦上了船,岸上弓矢齐发,连个躲处都没有,只能杀退他们,才好再走。
众人齐声应命:“愿依尊命”
就是喽罗们也叫得山响,方才一战,使得他们觉得官军也不过如此。
李逵提两把板斧,先出,众好汉呐声喊,都挺手中军器,随后迎敌。
戴宗先把宋江护送上船。李俊同张顺,阮小五,整顿船只。就江边看时,见城里出来的官军约有五七千,马军当先,都是顶盔衣甲,全副弓箭。手里都使长枪,背后步军簇拥,摇旗呐喊,杀奔前来。这里李逵当先轮著板斧。赤条条地飞奔砍将入去;背后便是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四将拥护。
花荣见前面的军马都托住了枪,只怕李逵著伤,偷手取弓箭出来,搭上箭,拽满弓。望著为头领的一个马军,飕地一箭,只见翻筋斗射下马去。那一伙马军吃了一惊,各自奔命,拨转马头便走,倒把步军先冲倒一半。这里众多好汉们一齐冲突将去,杀得那官军尸横野烂,血染江红。直杀到汴京城下。城上策应官军早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官军慌忙入城,关上城门,好半晌不敢出来。派人飞报童贯府上。
梁山众人这才大笑而退。
“师叔。那人已然逃出京城,更使人打了京城城墙。”
大相国寺慢了一步,终究没有在宋江脱身前抽身事外。
不过现在得的消息,同样让他们是又惊又喜。
只见一老和尚高宣佛号道:“我佛门济苍生,大开方便之门。然战乱不祥,杀伐不利,非我等可以力抗。”
“阿弥陀佛,首座所言有理。”众僧一片肃穆。
不知还以为他们在削肉喂鹰。然眉宇间藏不住的喜色,说明他们不是在削肉喂鹰,而是从削肉喂鹰中解脱出来。
上一次。他们与宁采臣斗法,不得已接了超渡皇城鬼魂的差事。
虽说超渡本是和尚本职,但是超渡到连自己修行的时间都没有,任谁也不会高兴。和尚也是人,是人便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借着梁山打汴京之机。趁机摆脱这样的重负,他们自然高兴。
佛门誓言有渡天下苍生,但也有杀生是罪。
只要有了名义,就是不渡,也是无损。
这边大相国寺一停下佛门超渡法门,城中的城隍便知道了。
判官说:“想不到即将渡完的冤魂孤鬼,他们竟以战争之名停下了。”语气中,不免有着可惜。
城隍却说:“天下没有渡得尽的冤魂孤鬼,只要有人,便免不了。”
“那王爷的意思”
“本王这有调职请函一封,你帮我交上去吧”
“王爷要调走局势不致如此危及吧”
城隍摇摇头说:“此地龙气本就不足,如果有人压制冤气,还能再撑个三五十年。但是一旦无人压制,冤气反超,必然更炽。”
判官说:“即使无人压制,三十年才能重回以前之势,王爷何须如此早递请调”
“三十年”城隍看了他一眼,说,“能有三五年已是幸甚。”
佛法一退,冤气再缠龙气。赵佶当时便极为不舒服。坐于龙座,大声问道:“外面何以会有喊杀声”
天还不亮便早朝,正好是外面喊杀声正烈的时候。
梁山人少,只能趁着天黑闹腾一番,天一亮便急急退走。
没人是傻子,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和几十万大军对抗。
夜深天黑,箭也射不准,自然可以闹腾,天一亮便退了。就是李逵这好杀的,也杀得累了,乘船而走。
可是又是喊杀,又是滚木的,赵佶又不是聋子,怎么会听不到。这才有了早朝一幕。
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不敢说。无论是童贯这死太监为了自己的干儿子小太监杀人一事;还是人家有人来救,打开了城门一事。说出来,对哪个都没有好处。
至于那些什么都不知的,就是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更是有人以为是不是辽人打来了。
这一下,这件事只有童贯可以说个明白了。
童贯对于这戏剧性的变化,也是懊恼不已。但是童贯可不是一般人,又怎么会惹祸上身。更不要说还是现在这样即将对辽国用兵的时候了。
童贯知道他的权势来自于军队,受别人侍候久了,他已经没有一点儿再回去侍候他人的念头。所以他必须保住自己对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