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501:感谢国家,感谢(2 / 2)
他具体解释道:“这部分资金,一部分用于盛影核心IP的开发,如《博物馆奇妙夜》系列、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仙侠大片等,确保头部内容的持续产出。
更重要的部分,我们将联合中影集团及其他国有电影厂,发起设立‘中国影视内容创新基金’。
盛影作为基石投资人,投入部分募集资金,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地方文旅投资平台参与。基金专注于投资具有市场潜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各类影视项目,特别是支持青年导演和原创剧本。”
他看了一眼韩三坪,继续道:“通过基金模式,我们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分散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将部分蛋糕分享给更多的行业参与者,特别是国有体系内的兄弟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稳定市场、繁荣创作。这也有利于盛影自身优化资本结构,聚焦核心项目的开发与掌控。”
这个提议,巧妙地将“分蛋糕”与“做蛋糕”结合起来,既回应了可能存在的“垄断”质疑,又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姿态,符合国家希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共同发展的期望。
文化部的领导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思路很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两家企业单打独斗,需要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基金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
……
讨论随后转向更宏观的层面——盛影的角色与王盛的“忠诚”。
一位来自宣传系统的领导语气平和却分量十足:“王盛董事长,盛影的成功,尤其是在商业上的成功,国内外都看到了。
你在《时代》周刊上的发言,我们也关注了。‘链接者’的定位很新颖。
想听听你更深入地谈谈,如何看待电影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大格局中的价值?
以及盛影,作为民营企业的标杆,未来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
电影产业,若单论产值,在2003年的中国,与房地产、制造业、能源等传统行业相比,确实“不值钱”,全国年度总票房不过三十多亿人民币级别。
但其宝贵价值,从来就不在于单纯的GDP贡献。
王盛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表态的关键时刻:“各位领导,我认为,电影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影响力和意识形态属性。
它是讲故事、塑形象、传价值的最有力媒介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影更是文化输出、树立国家形象的战略前沿。”
“盛影传媒过去几年所做的,无论是《博物馆奇妙夜》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元素,展现文化自信;
还是《功夫》、《人在囧途》等商业化类型片,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乃至与好莱坞的深度合作,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自身,积累资本、技术和经验,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弘扬中华文化,参与全球文化竞争。”
他再次强调:“我始终铭记,盛影是中国的企业,我的根在中国。
与好莱坞资本的接触,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必要过程,是为了学习其工业体系、全球视野,最终是为了打造我们自己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传播力量。
我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中明确表达了,中国市场是巨轮,未来将是重要的内容产出地和合作者,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我向各位领导保证,”王盛语气坚定,“盛影传媒和我个人,将始终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我们所拥有的市场地位和资本优势,必将服务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大局。电影,就是我们选择的‘武器’和‘阵地’。”
韩三坪适时补充,为王盛背书:“王盛和他的团队,对市场的敏感度、对内容的把控能力,以及这种将商业成功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的意识,是难得的。
中影集团作为股东和合作伙伴,会切实履行监管和指导职责,确保募集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共同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
……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最终,总局的领导进行总结,一锤定音:
“今天的会议很有成效。王盛同志的规划思路清晰,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的战略方向。
盛影传媒要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用好募集资金,重点在‘夯实工业基础、优化渠道布局、创新内容生产机制’上下功夫。”
“要深刻认识到电影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特殊重要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希望盛影能真正发挥好标杆作用,不仅自己要发展好,还要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关部门会积极支持盛影在符合规定范围内的项目推进和模式创新。具体的资金使用方案,按程序报批,接受监督。希望你们能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