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军票(2 / 2)
“你比苏子由聪明多了!”
前行七日,行营抵达大名府,这里几乎就是河北路南部的中心了,相当于省会。
大名府,北·京也。
吕夷简说大名府“控扼河朔,北门锁钥”,是抵抗契丹的桥头堡。仁宗庆历二年在此建陪都,使其地位越发重要,到仁宗后期,已经汇聚了商路数十条,人口百余万。
汴京往北,这里就是最发达的城市。
此地最大的官,是河北东路转运使,也兼任北·京留守,大名府总制。
官职不高,但官阶很大,身上挂一堆差遣,既是大学士,也是兵部侍郎,还是枢密院副使,大名李丞。
此人已在任八年,将大名府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
韩琦号称韩虎,到了大名府,一样要提前发帖子,主动邀请李丞会面,并且不能执上官之礼。
实在是因为这地方太重要了,就是河北两路的心脏。
听闻李长安披挂钦差北上,他没当回事儿,不就是过路爷,要去给契丹人舔钩子,上北面当监工么。
好来好送,给我三份薄面,我送你七分人情。
哪知道,这李小妖不通人情礼法,人还没到,却先派过来个苏辙,抢了他手底下非常重要的一个商业重镇。
你不知道此去沧州,一切后勤补给,全掐在我的手里么?
小兔崽子,毛还没长全,居然欺负到我李河北头上来了!
是以,按照朝廷礼制,钦差过境,当地守官如果没有敌情,那是必须要出迎十里,顶格接待的。
钦差么,代表的可是天子。
可李丞就不,他不但自己不出迎,还带着几个衙门的僚属,全都跑城北“打猎”去了。
给李长安写信,告诉他最近发现城外有伙响马,他正在带人清缴,实在无暇招待钦差。希望李长安能体恤地方,别折腾了,早早采买物资过境,不要骚扰百姓。
简而言之,好走不送!
李长安看了大喜,你在家我还给你三份面子,你都躲起来了,我还不好好坑坑你?
来,不是让咱们自己采购么,那咱就买!
枢密院、政事堂的圣旨你都敢违抗,那就别怪我狠心了。
于是,李长安祭出了“赊买”大法,也就是仿照诸葛孔明所创建的“军票”。买东西不给钱,打白条,拿着票据你找枢密院和政事堂报销去。
你一个商人,不会敢不认朝廷圣旨吧?
那我可就要怀疑你的成份,好好盘盘你的根底了。
此行,李长安带着两千禁卫军,五千厢军,还有吕惠卿那拆出来的三万仆从,需要的物资可太多了。
后勤部门带着禁军大汉,手持朝廷法令,几乎见东西就买,两日间,把一座好好的北方商贸城给买空了。
草草一核算,才花了七十万贯不到。
你问为啥商人不囤积居奇,不迎风涨价,那就要问问禁军的雪花镔铁刀和丈八大蛇矛了。
现在,暂时寓居河北魏县的李丞,两只眼睛往外喷火。
欺人太甚了,这是没拿自己这二品大官当人看啊,上我盘子里夹菜不说,还特么专挑肉是不是?
他立马给城中商人下令,没有大名府允许,不得卖一粒米、一颗盐给李长安。
什么狗屁赊买,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