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西山十戾传 > 第50章 厘局之弊

第50章 厘局之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田家镇的六道铁锁,在洪炉板斧与冥冥之力的合击下,如同被斩断的黑色巨蟒,颓然沉入江底。湘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连下九江、湖口,兵锋所向,几近席卷江西大半。捷报频传,曾国藩的声望与权柄,也随之水涨船高,俨然已成清廷在东南的中流砥柱。

然而,权力的扩张,带来的不仅是荣耀与威势,更有随之而来的、如同附骨之疽般的庞大开销。数万大军的粮饷、器械、抚恤,如同一张永远填不满的巨口,每日都在吞噬着海量的银钱。朝廷的拨款杯水车薪,且远水难解近渴,曾国藩不得不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虽能解燃眉之急、却注定会沾满污秽的手段——厘金。

仿照在湖南时的旧例,更加强势、更加系统化的厘金局,在湘军控制下的各府县迅速设立起来。于水陆要冲、商品集散之地,设立卡哨,对所有过往货物,“值百抽一”(后在实际执行中往往远超此数),美其名曰“捐厘助饷”。

命令下达之初,曾国藩心中并非没有迟疑。他深知,这等近乎拦路抢劫的行径,必将导致民怨沸腾,官场腐败,与他自幼所受的“仁政爱民”教诲背道而驰。体内那日益敏感的蟒魂,似乎也对这种盘剥生民、积聚怨气的行为,传递出一丝本能的排斥与不安。

但他没有选择。没有饷银,这支刚刚打出威名的虎狼之师,顷刻间便会瓦解,甚至反噬其身。乱世之中,生存与胜利,高于一切道德文章。

起初,厘金确实如同甘霖,缓解了湘军的饷需困境。白花花的银子流水般汇入军需库房,让彭玉麟得以继续打造战船,让杨载福能够犒赏士卒,也让曾国藩得以向朝廷展示他“自筹军饷、不费国帑”的“功绩”。

然而,甜美的果实之下,往往滋生着最毒的虫蠹。

权力的闸门一旦打开,贪婪的洪水便再难遏制。厘金局很快便成了各方势力眼中一块流油的肥肉。曾国藩麾下的将领、地方投效的官吏、乃至他的一些远房亲戚、故旧门生,纷纷通过各种手段,将手伸向了这滚滚财源。

“大人,九江厘局上报,上月收厘银五万两,实入库……三万八千两。”

“大人,湖口分局委员赵德明(即昔日长沙鸿门宴上献毒酒那位,不知如何又钻营到此职)被人告发,私设名目,加倍抽收,中饱私囊,激起商民罢市!”

“大人,鲍超将军举荐其内弟担任饶州厘局总办,此人到任不过半月,便强占民宅,纳贿鬻爵,声名狼藉……”

“……”

一桩桩、一件件贪腐舞弊的案卷,被彭玉麟、甚至一些尚存良知的幕僚,秘密呈送到了曾国藩的案头。每一份卷宗,都像一块肮脏的破布,擦拭着“忠义”、“清廉”的牌匾,露出

曾国藩看着这些卷宗,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感。

这种窒息,并非完全源于道德的愤怒,更有一种……生理上的强烈不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